小论语:我的第一套《论语》趣读书

小论语:我的第一套《论语》趣读书
作者: 编者:刘光成//兰婧//曲君伟|责编:由蕾//刘凯磊
出版社: 轻工
原售价: 149.00
折扣价: 102.81
折扣购买: 小论语:我的第一套《论语》趣读书
ISBN: 9787518433681

作者简介

刘光成,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点负责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文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为湖南省高考作文带头人。主要研究兴趣与专长为:中学作文命题、传统文化、古诗词研究等。编著有《古诗译注及鉴赏》《中学生经典作文素材》《走进新课程》《探究性阅读》等,出版专著《百年中学作文命题发展变革研究》等。 兰婧,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湖南省天心区青园小学语文老师。曾参加湖南省2018年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参与编著《故事里的中国史》《枕边闲话》等。 曲君伟,山东威海人,作家,《齐鲁晚报》特约作者,邦倬教育集团云脑作文课程总监、负责人。2005年起先后发表作品或译作《玛雅之谜》《大格局》《东周列国志(白话翻译版)》等。2010年开始参与青少年国学教育与写作培训研究工作,拥有十年青少年作文培训经验。曾经参与创作青少年系列丛书《汉字的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好奇心大百科》等。

内容简介

1.“学”与“习”灵魂三问 子①曰:“学而时②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⑥,不亦君子⑦乎?” 注释: ①子:《论语》中“子曰”的“子”指的都是孔子。 ②时:古书中“时”字的意思是“在特定的时候”或者“在合适的时候”。现在,我们通常翻译成“按时”。 ③习:一般我们理解为“温习”,但在古代,它也有“实习”“演习”的意义。 ④说:通假字,发音和意思与“悦”字相同,指的是心里高兴、愉快的意思。 ⑤有朋:可以翻译为有朋友,引申为“志同道合之人”。也有版本写为“友朋”。 ⑥愠:怨恨。 ⑦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候指“有德行的人”,有时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是指“有德行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过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它,不也很值得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趣读论语 “学而”作为《论语》的开篇之作,意义非同小可。在这一节里,孔子主要讲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孔子的看法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在学习态度上,要以勤学为乐事。学了知识以后,要记得按时温习和练习,这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而在修身养性方面,孔子提倡要与志同道合的人来往,所以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指明了儒家弟子修身养性与严于律己方面的准则:“不去责怪不了解自己的人”,认为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君子”。换句话说,孔子眼中的君子,应当具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 三句话互为关联。第一句讲的是学习方法,即“学而时习之”。第二句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即相互讨论。有志同道合的人不远万里前来,自然是要与其在学问方面切磋一番。那第三句话便承接了第二句话,切磋期间出现了不同意见怎么办?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即便别人不知道、不认同我的观点,甚至不了解我,也不要因此去厌恨别人。如此解释,三句话就可以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此外,要注意本文中的 “说(悦)”与“乐”的细微区别。以前的解释是,悦在内心,乐则能够从脸色看出来。读书的乐趣体现在内心,所以用“悦”。而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快乐溢于言表,体现在外面,所以用“乐”。作为《论语》的开篇之言,这段话的历史地位极高,深受学者推崇,比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高度评价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读《论语》学成语 释义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用来表示程度很深、极致、淋漓尽致的意思。 例句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孩子们在公园里玩得不亦乐乎。 知识拓展 初学《论语》的三个误区 提到《论语》,初学者比较容易陷入三个误区。下面,就让我们用问答的形式来了解一下吧! 1.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吗? 1.更强调知识点,满足功利性需求 2.思维导图与附录《论语》必考知识点总汇让学习重点一目了然 3.以趣味漫画增强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