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比大学更重要(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与潜能)
作者简介
刘文献,笔名:静芸。亲子作家、资深家庭教育研究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现专注于0~6岁孩子早期教育与亲子关系的研究。著有《妈妈这样教宝宝就聪明》《0~3岁宝宝安全养成笔记》《3~6岁宝宝安全养成笔记》等图书。其作品思想深刻、文风清新明快、语言朴实灵动,有效解决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和困惑,深受广大父母的欢迎和喜爱。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幼儿园三年,玩是最好的学习 让孩子游戏,让孩子玩耍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像演戏,又像是一场几十 年的游戏。我们却总是害怕孩子玩得太开心而忘记了正事 ,总是催促着孩子快点成长,赶紧成为其他家长羡慕的对 象。 家长急着让3岁的孩子学习4岁才懂的知识,5岁时又抢 着学习6岁的东西,6岁时又努力给孩子灌输初中才学的东 西……结果孩子表面什么都会了,内心对学习的兴趣与生 活的乐趣却都在家长的催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开始 变得对学习内容没有好奇心,对艰深的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等。 许多知名人士曾说过,他们年少时曾受到父母的极度 催逼,结果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创伤。比如美国神童诺伯特 ·威纳,他11岁上大学,14岁毕业,18岁在哈佛大学获博 士学位,这是令多少家长向往的美梦啊,可是我们只看到 威纳表面上的成绩,却不知道他在青年时期经常患有精神 抑郁和心理障碍。在他的自传里,他痛心疾首地回忆了因 父亲而备受压抑的情景:一有错误就得立刻改正。开始讨 论时,父亲往往采用轻松愉快的交谈口吻,一旦出现错误 ,这种口吻便会戛然而止,继而这位和蔼可亲的慈父一下 子变成了冷酷无情者。 许多儿童渐渐泯灭了自己的个性,他们努力变成父母 希望的样子。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孩子内心觉得父母爱的 施予要视自己的成功而定,他们很多时候甚至在内心怀疑 父母并不爱他们,而是爱符合他们期望的孩子。 孩子变得如同家长所期望的优秀又能怎么样呢?孩子 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们牺牲了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童年 ;他们牺牲了太多与小伙伴们无拘无束玩耍的时间;他们 外表年纪轻轻,可是内心却已经苍苍老矣,对生活没兴趣 ,毫无安全感可言,人生幸福感极低。这样的优秀付出的 代价太大了。 在我的同学逼着和云云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家写功 课的时候,在他们学习各种暑假兴趣班的时候,我带着云 云参观了长沙各地的博物馆,观赏了各种各样的矿石,看 到了恐龙、海马象的化石,知道了文字的起源,了解了文 字原来是写在各种不同材料上的,我们还看了各种各样出 土的金属制品、陶瓷器、玉器等等。有些需要我耐心地讲 解,有些我们是听解说员一条一条解说,有些我们只是走 马观花式的路过。每年暑假我们都要去逛几次,只为开开 眼界,就为云云看得高兴。我们还去各种游乐场玩耍,找 小伙伴一起游泳、玩沙画、玩海洋球、玩蹦蹦床、玩水枪 大战、玩摩天轮、玩丛林飞鼠、玩各种碰碰车等等。她每 次都玩得满身大汗,兴奋不已。我们去户外寻宝,踏青, 欣赏各种美景,认识各种奇形怪状的虫子、花朵、树叶, 云云走很远的路都不喊累,总是拉着我们的手一直往前, 往前……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子 也变傻。”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的特征,游戏的过程就是 孩子学习的过程。带孩子玩耍,他见的多,自然认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