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铁马与风筝 春分节到了。爸爸的书房搬到楼上。 这是爸爸的习惯:每年春初庭中的柳树梢上有鸟 儿开始唱歌了,爸爸的书房便搬到楼上,与寝室合并 。直到春尽夏来,天气渐热,柳梢上的鸟儿唱歌疲倦 了,他再搬到楼下去。爸爸是爱听鸟儿唱歌的。它们 唱得的确好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我们被它们的 歌声从梦中唤醒,感觉**愉快。因为它们的歌调都 是愉快的。有一个春晨,爸爸对我说:“你晓得鸟儿 的声音像什么?”我说:“像唱歌。”他说:“不很 对。歌有时庄严,有时悲哀,有时雄壮,不一定是愉 快的。它们的声音无时不愉快,所以比作唱歌,不完 全对。我看这好比‘笑’。鸟是会笑的动物,而且一 天笑到晚的。倘说像唱歌,它们所唱的都是game song(游戏歌),或sweet song(甜歌)之类的歌。” **星期*,早晨我被另一种音乐唤醒。这好像 是一种婉转的歌声,合着清脆的乐器伴奏。倾耳静听 ,**柳梢上黄莺声特别热闹。这大概是为了**晨 光特别明朗的缘故;但也许是为了**这里另有一种 叮叮冬冬的伴奏声的原故。但这叮叮冬冬究竟是什么 声音呢?我连忙起身,跟着声音去寻。寻到爸爸的房 间的楼窗边,看见窗外的檐下挂着一个帽子口大的铁 圈,铁圈周围挂着许多钟形的小铜片,春晨的和风吹 来,铜片互相碰击,发出清脆的叮叮冬冬,自然地成 了莺声的伴奏。 这是爸爸今年的新设备,名叫“铁马”。昨天晚 上才挂起来,**早上我**次听见它的声音。早饭 时我问爸爸:“铁马有什么用?”爸爸说:“在实用 方面讲,这是报风信的。天起风了,铁马冬冬地响起 来,我们就知道天起风。”我说:“还有在什么方面 讲呢?”爸爸说:“还有,在趣味方面讲,这是耳朵 的一种慰安。我们要知道天起风,倘不讲趣味而专讲 实用,只要买一只晴雨表,看看就知道。或者只要在 屋上装一只风车,看见它转动了,就知道天起风。但 我们希望在‘知道’事实以外又‘感到’一种情调, 即在实用以外又得一种趣味。于是想出‘铁马’这东 西来,使它在报告起风的时候发出一种清朗的音,以 慰藉人的耳朵。所以这铁马好比鸟声,也是一种‘自 然的音乐’。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许多自然的音乐 ,不论好坏,都有一种影响及于我们的感情,比形状 色彩所及于我们的影响*深。因为声音不易遮隔,随 时随地送人人耳。” 这时候,赶早市的种种叫卖声从墙外传到我们的 食桌上:“卖——芥——菜!”“大——饼——油— —炸——桧!”“火——肉——粽——子!”音调各 异,音色不同,每一声给人一种特异的感觉,全体合 起来造成了一种我家的早晨的情趣。我听到这种声音 ,会自然地感到这是早晨。我想这些也是自然的音乐 ,不过音乐的成分不及莺声或铁马声那么多。我把这 意思说出,引起了姆妈的话。 姆妈说:“他们叫卖的时候很准确。我常常拿他 们的喊声来代替自鸣钟呢,听见‘油沸豆*干’喊过 ,好烧夜饭了。听见‘猪油炒米粉’喊过,好睡觉了 。而且喊得也还好听,不使人讨嫌。*使我讨嫌的是 杭州的卖盐声:‘盐——’像发条一样卷转来,越卷 越紧,*后好像卷断了似的。上海的卖夜报也讨嫌, 活像喊救火,令人直跳起来。” 爸爸接着说:“你们把劳工的叫声当做音乐听赏 ,太‘那个’了!” 姆妈火冒起来,挺起眼睛说道:“你自己说出来 的!什么‘自然的音乐,自然的音乐!’还说我们‘ 那个’?” 爸爸立刻赔笑脸,答道:“‘那个’我又没有说 出!你不必生气。把叫卖声当做自然的音乐,不仅是 你。”他改作讲故事的态度,继续说:“*本从前有 个名高的文学家——好像是上田敏,我记不正确了— —也曾有这样听法。*本东京市内有一种叫卖豆*的 担子,喊的是‘托——夫’(即豆*)两个字。其音调 和缓,悠长,而有余音,好像南屏晚钟的音调。每天 炊前,东京的小巷里到处有这种声音。善于细嚼生活 情味的从前的东洋人,尤其是文学家上田敏,真把此 种叫卖声看作黄莺、铁马一类的自然的音乐。有一次 ,东京的社会上提倡合作,有人提议把原有的豆*担 尽行取消,倡办一个大量生产的豆*制造所,每天派 脚踏车挨户分送豆*。据提议者预算,豆*价格可以 减低不少。可是反对的人很多,上田敏*击尤力。他 的理由是:这办法除使无数人失业而外,又摧残*本 原有的生活情调,伤害大和民族性的优美。他用动人 的笔致描写豆*担的叫卖声所给予东京市内的家庭的 美趣。确认此改革为得不偿失。两方争论的结果如何 ,我不详悉。P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