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延安(红色延安口述历史)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从上海到西安和陕北 俞颂华 俞颂华(1893—1947),名壵,又名庆尧,笔名澹庐, 江苏太仓人。曾是蜚声中国新闻界的著名报人,也是20世 纪二三十年代文化界的一位名人。一生尽瘁报业,“以新 闻事业为唯一终身职志”,曾主编过《时事新报》之《学 灯》副刊、《解放与改造》、《申报月刊》(后改为周刊) 、《光明报》等。除了编辑过多种报刊外,也进行过多次 出色的采访活动,其中有两次重要采访值得载入新闻史册 。一次是1920年,和瞿秋白、李仲武由北京《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联合派赴莫斯科采访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和 一战后的德国;另一次是1937年4月,与孙恩霖以《申报》 记者名义,访问延安。本文所写便是这后一次的所见所闻 。 本报记者孙恩霖君和我,曾于上月9日同作西安的旅行 。我们乘飞机到西安。到了西安后,因为大家有兴到陕北 去看看,所以后来又由西安到肤施(即延安)去走了一趟。 从陕北回到西安以后,我们遂由陇海路回来,在临潼、华 阴、洛阳、开封都各逗留一天,游览名胜。由陇海路到了 徐州,我们乃改乘平沪通车回到上海,来回计共十六天。 一、由上海到西安 4月9日的黎明,孙恩霖君来到我寓中与我一同到龙华 欧亚航空公司飞机场。我们的行李带得很少,到了机场, 行李磅过之后,我们即上飞机。我个人旅行的次数和所经 过的地方虽是很多,但乘飞机旅行,说来惭愧,却还是初 次。初次乘飞机,情绪上自然不免有些紧张,总以为比乘 舟车危险,至少是不很舒服的。但是飞机上升之后,始知 十分稳快,且因天气甚好,所以大家均极感舒适,反觉当 初所有的紧张情绪,完全是庸人自扰。 那天上午6时半由上海飞机场起飞,过苏州和无锡的时 候,两地城内城外的山水、田园、房屋、高塔都历历在目 。过了无锡看见机下有一片“雾海”。我昔游天目山和泰 山都想在高处看看云海,但都没有看到。不意云海究竟与 我有缘,在这次飞机上居然看到了。 7时45分我们到了首都。中山陵和军校等处,都在机上 看得很清楚。从上海到南京机上乘客除我们二人外只有美 国旅行家二人。到了南京乘客就多了。飞机在南京机场加 了许多汽油后于8时再飞,10时40分到达郑州,在郑州又有 许多乘客上下,飞机又加了汽油,于1 1时10分再飞。起飞 的时候乘客竟然满座。上来的乘客军官及其眷属居多。我 们一路西飞,看见下面尽是黄土,碧绿的田畴,虽亦不少 ,可是不如江南那样“佳禾葱茏,弥望皆碧”了。到了下 午1时20分,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西安。到达的时候,我们 表上已2点多钟,当初疑心飞机未及准时到达。但到后来才 明白上海与西安的时间相差三刻钟,飞机却并未迟到。 我们在西安飞机场下机以后,看见行营顾主任祝同, 第二厅厅长叶元龙,第二组组长刘英士都在场,他们正在 送重庆行营办公厅厅长韩德勤上机赴渝,所以得在机场不 期而遇,叶、刘二君都是我的老友,如今不约而晤,大家 都是喜出望外。他们与我谈了片刻,送了韩君,便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