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贯通纪实

复苏: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贯通纪实
作者: 编者: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出版社: 黄河水利
原售价: 150.00
折扣价: 106.50
折扣购买: 复苏: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实现全线贯通纪实
ISBN: 97875509354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对补水量需求存 在所谓“不足”经济社会发展 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 是造成京杭大运河断流的主 要原因。但南水北调东线一 期工程及北延应急供水工程 通水以来,山东、河北、天 津等省(市)用水积极性不 高,水量消纳进度滞后,仍 未达到规划分水量,出现了 省(市)一边缺水,一边却 不想要南水转而超用黄河水 、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对实 现京杭大运河全线有水目标 ,以及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 超采治理、河湖生态环境复 苏等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二)补水计划性不够 强本次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补水工作安排具有一定临时 性,工作协调难度较大。一 是水源协调难度大。引黄、 岳城水库、密云水库等水源 在安排年度正常供水计划时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 水量未列入年度供水计划, 协调水源及相关单位配合困 难较大。二是存在河道施工 影响。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 河段及补水路径个别河道存 在多处施工,施工期与补水 期存在时间冲突,产生一定 不利影响。 (三)水价机制不完善 东线北延、引黄以及岳 城水库等水源供水价格机制 尚未理顺,水源单位与用户 之间在水价制定、水费收缴 等方面矛盾突出。对于东线 北延供水,一方面,河北、 天津反映水价过高,山东省 认为东线供水价高于北延供 冀津水价,存在水价严重倒 挂,水价因素导致这些省份 用水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 ,东线公司认为现行北延供 水水费难以维持基本收支平 衡,不利于长久良性运行。 引黄、岳城水库等水源单位 也认为水费偏低,不能覆盖 输水成本。 (四)东线北延应急供 水机制不成熟 东线北延应急供水涉及 多流域、多水源,工程管理 权属和调水线路复杂,利益 相关方众多。东平湖、南四 湖等湖库的水资源利用法规 依据不清晰,流域管理机构 和地方对水源调度存在不同 的理解和利益主张。对东平 湖控制运用方式存在争议, 山东省提出东平湖最低可调 水位按40.0m控制,与东线 一期工程桂花的东平湖 39.3m最低控制水位存在差 异。 为持续推进京杭大运河 黄河以北河段贯通补水工作 ,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 安排,逐步延长全线贯通时 间,确保到2025年实现京 杭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 ,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压实地方政府主体 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大运 河沿线各级河湖长职责,建 议国务院领导在全面推行河 长制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 议上,明确要求大运河沿线 省级河长对辖区内大运河“ 有水”负责,推动受水区地 方人民政府由“被动要水”转 变为“主动要水”,解决水量 需求“不足”困境。 二是将大运河补水作为 相关水源生态补水优先任务 。根据相关水资源配置方案 和京杭大运河实际水量需求 ,明确大运河补水水源,并 将大运河补水作为相关水源 生态补水的优先任务,纳入 年度水量调度计划。 三是完善东线北延应急 供水水源与水价机制。研究 完善东平湖、南四湖等相关 湖库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制 度,建立东线北延工程调度 运行长效机制。研究完善东 线北延多水源水价机制,与 东线一期供水水价机制相衔 接;推动落实“三个一点”( 法人让一点、地方出一点、 财政补一点)要求,协调有 关部门研究出台生态补水和 农业供水的财政补贴政策, 促进增加生态补水和农业灌 溉供水。四是将山东纳入华 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与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治理范 围。考虑到鲁北地区属于华 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徒骇 河、马颊河等河道存在干涸 断流问题,结合山东省意愿 ,建议将山东省聊城、德州 等地纳入华北地区地下水超 采综合治理与河湖生态环境 复苏范围。 五是建设大运河智慧管 理模型。构建地表水、地下 水循环物理过程数字化映射 ,建设数字流场及其循环模 拟模型,提高数字化、网络 化、智慧化水平,确保大运 河贯通补水科学、精准、高 效实施。 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