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歌诗(宋元文明一本通)/中华文明一本通系列
作者简介
姜越,女,笔名西江月、水墨清浅,江苏省沭阳县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自幼酷爱文学,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文化事业工作。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系列、“青少年心灵绿茶”系列、“青春少年样样红”系列、“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心灵医生”系列、“红颜才女”系列图书,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作品。现供职于北京图强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内容简介
宋元时期的农田水利工 程 宋代南方农田水利发展 迅速,尤其南宋时兴修的 工程显著增加。《宋史·食 货志》说:“大抵南渡后, 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 水利大兴。”元代在此基础 上继续发展。兴修的工程 类型主要有圩田水利工程 、海涂水利工程和塘坝水 利工程等。 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区 ,地势低洼,开发农田易 遭水淹。为此,劳动人民 首先在这一地区创造了圩 田。 “圩”即人们在沿河、滨 湖的淤滩和低洼地区修筑 堤岸,外挡洪水、内捍农 田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圩内之田即为圩田。水利 工程除修筑圩堤外,往往 在圩内开挖灌排沟渠,与 圩外河道相通,并设置闸 涵控制灌排。宋代杨万里 说:“江东水乡,堤河两涯 而田其中谓之圩。农家云 :‘圩者,围也,内以围田 ,外以围水。’盖河高而田 反在水下,沿堤通斗门, 每门疏港以溉田,故有丰 年而无水患。”宋代以太湖 地区和皖南沿江地区圩田 水利最为兴盛。 太湖地区在唐代中期至 五代时期已逐渐形成塘浦 圩田系统。北宋时,由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制 度和水利管理政策的变化 ,塘浦大圩制渐渐解体。 再加上地理环境的变迁, 潮汐倒灌,洼地沉降,太 湖广大圩区洪涝灾害频仍 ,甚至出现“一抹尽为白水” 的状态。因苏、湖、常、 秀是“国之仓庾”,故政府重 视浚浦筑圩工作,以改善 平原圩区的水利条件。较 大的浚河工程有:景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