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精)/哈佛中国史
作者简介
李文锋,现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译有《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金属、文化和资本主义:现代世界起源散论》(待出)等。 卜正民 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本在中国的占领等。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亲自撰写其中第五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已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明代的**与社会》《纵乐的困惑》《维梅尔的帽子》《杀千刀》等。 迪特·库恩(Dieter Kuhn),1946年生,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和柏林大学工作与任教。德国**汉学家,专精宋史,尤为擅长物质文化史与科技史。现任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教授。著有《哈佛中国史》丛书第4卷《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丝麻纺织技术史》《地位和礼仪——从远古代到公元十世纪贵族的中国》等。
内容简介
第7章 人生礼仪 在宋代,两项仪式由于其社会和开支方面的重大 影响,在一个家庭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即婚礼和 丧礼。除此以外,女孩适龄订婚的笄礼、四季的释奠 礼、祭祖礼以及年轻男子年满15 岁时的冠礼(在这个 礼仪中他们穿上长袍并取字)等,在贯穿其一生的诸 多礼仪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冠礼是仿效古礼重新恢 复的,而婚丧礼并不仅仅是繁文缛节,*是宋代传统 生活的一部分。婚丧礼的意义已经**了个体家庭, 它们对中国文化的阐释极其重要,通过这一阐释,人 们得以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继而得以沟通古今。 宋朝的婚姻制度 中**庭是由家长**的,这意味着父亲或祖父 对家庭具有法律赋予的统治**。三代同堂的家庭中 ,祖父对整个家庭及其成员(包括其妻妾、儿子和儿 媳、孙子和未出嫁的女儿,以及辈分较低的亲属和仆 人)负有法定责任。他对家中一切重要事务,特别是 祭祖,具有**的**,而祭祖被认为对于家族的延 续、巩固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士大夫家庭的家长在宗祠主持祭祀,宗祠是家族 的精神中心,通常祭祀对象是三代以上的祖先。男性 后代*重要的法定义务是把祭祖仪式世代传承下去, 而婚姻就为此提供了一个渠道,婚姻通常被视为一种 仪式,这种仪式可以通过精神方式,将生者与逝者紧 密联系起来,促进二者的福祉。**的《礼记·昏义 》解释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 下以继后世也。” 但一桩好的婚姻除了养育后代之外,还要满足其 他社会经济功能的需要。婚姻使许多家庭被连接在一 起,它也使家庭的政治影响力、特权和经济上的兴旺 得到了保障。在中国社会,一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由 其身份(家长、长兄、弟、妻、妾、女、女婿等等) 所确定。家庭中的等级比性别*重要,仍然健在的老 夫妻在家中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可以使唤晚辈做 事。 尽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登记婚姻, 但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男女双方家庭都把婚姻视为一 件严肃的事情,并接*法律对婚姻的约束。例如,中 国的一夫一妻制意味着一个男人可以同时和几个女人 一起在他的家庭中生活(他的妻子、妾和婢女),但 他只能有一位法定的妻子。妻子,即正房,位列家中 等级制的女性之首,特别是在其儿子娶妻、她成为婆 母后。根据法律,一个已经娶妻的男人严禁再娶一位 妻子,否则会*到刑罚处罚,只有他的妻子死后或他 离婚之 后才能再婚。 大多数家庭请女性媒人来给儿女安排良缘,媒人 们熟悉当地情况,他们牵线搭桥促成好事,让双方家 庭*终同意男家下聘礼,女家出嫁妆。在与男女双方 家庭的商谈中,女方家庭的财富要比待嫁女子的相貌 或其他条件*为重要。适龄的年轻男女只是婚姻棋局 中的卒子,在男女双方都还是孩子的时候,双方父母 预先定好婚约是**普遍的情况。与邻国的蛮夷不同 ,宋朝人通常是同代相婚。11 世纪时,女子的适婚年 龄是14 岁到20 岁;男子是16 岁到30 岁,在*小的 年龄婚嫁也是被许可的,年长而不婚被认为是不幸的 。 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旧族中选择儿媳, 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媳的**。蔡襄曾对 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在新儒家哲学家看来,这种婚姻观念带来的** 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男人的财产、他的聘礼以及妻子 的嫁妆成了婚姻的决定因素。 宋代的富裕之家通常来自士绅和商人阶层,这些 人家为其出嫁的女儿置备了田地和嫁妆作为陪嫁品, 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了。他们四处打听在京城 进士考试中及第的年轻士子的信息,这些人被视为未 来女婿的*佳人选,整个家庭都期待着从与进士结亲 而获益。而对于一位*过教育、富有而又可爱的正当 妙龄的女子来说,她的父母要让她读文阅史、填词作 文,使之善于谈吐,精于女红,士大夫为了幸福和家 道兴旺似乎会把这样的女子视为求婚的*佳人选。有 时候,有的家庭还会对未来女婿的教育进行投资,“ 榜下捉婿,亦有缗钱,谓之系捉钱”。 为一位*过教育的年轻女子寻找合适的配偶可能 是个挑战,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是哲学家程颢(1032— 1085)的女儿。她的叔叔程颐是个坚定的卫道士,不 让她嫁给不及她智力水平的男人,认为这样的男人与 她不配。在她24 岁因病而亡后,年老的程颐说:“颐 恨其死,不恨其未嫁也。”为免嫁不出去的尴尬局面 出现,北宋上流社会家庭在朋友、同僚和亲戚的家庭 中寻求婚配之家。在南宋,地方交往在促成婚配中所 起的作用特别重要。P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