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央文献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31.80
折扣购买: 毛泽东尊师风范
ISBN: 9787507331530
黄露生 湖南醴陵人,1939年生。196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和教研工作,主编及参与编写语文教材、教参30余本,创作新诗集2本,主编《红太阳》诗集。长期从事楚文化史研究,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一直关注毛泽东与其老师关系的研究。
难忘的启蒙老师——毛泽东与邹春培先生 1901年,毛泽东8岁,父母就送他到附近的南岸私塾 读书。 启蒙老师是邹春培先生。他当时已有50多岁了,从事私 塾教育多年,远近颇有名气。 当时,私塾是沿袭孔子私人办学的一种教育形式。一般是 一个先生执教,所教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的“圣 贤书”,大部分是先秦时期的古文,先生靠死记硬背,记住 其中的句段,至于内容大都是半懂不懂。所以,老师一般不讲 解,只告诉学生断句、认字,再带学生读一两遍。这叫做点 书。然后,叫学生自己读,最后就到老师那里背诵。私塾先生 每人有一根“戒尺”,有的用木板,有的用竹片,是专门用来’ 责打背不出书或不守塾规的学生,理论根据是“不打不成 才”。毛泽东所受的正规教育,就是从这种“不打不成才”的 封建专制教育开始的。 毛泽东进私塾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舅 父文正莹在家开馆授徒。毛泽东就在舅父私塾中出出进进,耳 濡目染,学了不少东西,打好了一些底子,产生了读书的兴 趣。所以,他一进南岸私塾读书,就非常认真,注意力集中, 加上聪颖,不久就显露出出类拔萃的特点。邹先生每次点课的 内容,他都很快读熟,并能背诵如流。这样,他很快地读完了 《三字经》、《千字文》等课业。教了几十年“子日诗云”的 邹先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逢人就夸,还经常到上屋场给 毛泽东父母报喜:“你家润之,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我教 了几十年书,才碰上他这个最会读书的学生,将来会大有 出息。” 邹春培先生这些夸奖,作为启蒙老师,对于刚踏入学校 大门的少年毛泽东读书的兴趣,自信心的培养和形成,无疑 是具有极大的导向和鼓舞作用。这种学习心理的优良品质, 使毛泽东迈出了他读书生活坚定的第一步,影响了毛泽东 一生。 邹春培先生这些夸奖,当然更使毛泽东的父母非常高兴。 但是,由于当时封建专制教育的弊端,又使毛泽东与邹春培先 生的关系复杂起来,使毛泽东父母不高兴的消息,也跟着慢慢 传来。 毛泽东读书,从小就特别肯动脑筋,喜欢提问题,随着 所读的书多些,问题也跟着多起来。在读到《论语》以后, 他提的问题,有的使邹先生也无法回答。邹先生有一本《康 熙字典》,就叫毛泽东自己翻这本工具书。这实际上,是为 毛泽东另外请来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后来,邹先生发现 毛泽东读书,不读出声音来,就马上叫他背书,为他加码点 书。毛泽东对先生说:“春培阿公,你老人家不要点,少得 费累。” 邹先生以为他不想读书了,马上说:“你是来读书的,不 点书如何要得?” 毛泽东告诉先生:“你不要点,我都背得了。” 邹先生听了不相信,就点了几段没有教的书,给毛泽东 背。结果,毛泽东居然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了。于是,邹先生 每天只布置他背诵内容,教毛泽东自己读一遍,纠正读错的字 词,然后叫他熟读,放学时背诵。这在通常情况下,邹先生应 该轻松多了。但是,毛泽东没完没了的问题,越来越叫邹先生 头痛,不得不更要认真准备。有一次,点到“子日:暴虎冯 河(其中“暴虎”:空着两手和猛虎搏斗;“冯河”无船而水 过河,笔者按),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毛泽东接着就问: “春培阿公,人怎么能‘暴虎’呢?” 邹先生解释:“人是不能‘暴虎’的,这是打比方。” 毛泽东接着又问:“世上没有人能‘暴虎’,这个比方, 不是放空炮?” 邹先生解释不清楚了,只好马上制止:“不许这样说‘圣 人书’!”这下虽然暂时封了毛泽东的嘴,但是问题仍然没解 决,师生双方都不快。 又一次,是炎夏的大热天。邹先生有事外出,先给学生点 了书,嘱咐学生好好熟读背诵。由于天热,加上教室低矮,汗 水势不可挡。学生们读了一阵书后,不约而同地跑到门口的池 塘里戏水。邹先生回来,一看这种情景,非常生气,跑到池塘 边一吼。这些学生刹时像老鼠见了猫,从水里爬上岸,连衣裤 也不敢穿,一窝蜂地拥进教室里。邹先生用戒尺狠狠地拍打着 讲台,指着这一二十个光屁股的小朋友问:“我是怎么教你 们的?” 学生们勾着头回答:“要好好温习功课!” “这次是哪个带头?” 当时,同学们看见先生手里的戒尺,早就吓得全身发抖, 魂不附体了,连气也不敢出。这时,毛泽东向前一步说:“春 培阿公,是我喊他们去的,与他们无关,要打要罚,就打我罚 我吧!” 邹先生拿起戒尺,就要打这个“罪魁祸首”。 毛泽东说:“春培阿公,你莫生气,让我把话讲完,再打 行啵?” 邹先生没好气地说:“好,你说!” 毛泽东从容不迫地说:“是你教我们,言行要遵照孔子说 的去做。可是,孔子是最赞成游泳的呢!” 邹先生更生气,用戒尺指着毛泽东说:“这是胡说八道, 孔子教诲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恭俭让’,谁 教你们戏水,谁要你们学猫叫狗跳的?” 这时,毛泽东很快跑到自己座位,从书包里抽出那本 《论语》,翻到《先进第十一》章,递给邹先生,说:“你 看,这是你以前点的课文,这里说到孔子问他的学生的志 愿,曾皙答道:‘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曾皙的回答 很高兴,就说:‘吾与点也。’这不是孔子也很赞成我们少年 儿童,到河塘里去游泳吗?而且,他还赞同先生带我们童子 一起游呢!” 同学们听了,禁不住笑了。这一笑,对邹先生来说,心里 无疑是不大好想的,是有点儿丢脸的。于是,邹先生在这种情 况下,就大发脾气,用戒尺在桌上狠狠打了几下:“大家听 着!”学生们听着先生手里的戒尺响,又吓得全身起鸡皮疙瘩 了,笑声也就戛然而止,教室里刹时安静下来。邹先生接着 说:“即使是这样,曾皙的弟子也是由先生带着去游泳的,不 是像你们不听话,背着先生去戏水。” 毛泽东又天真地说:“那就请先生带我们去游吧,行啵!”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