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课程(第三版)
作者简介
约翰·米勒(John P. Miller )教授是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课程、教学和学习系的终身博导教授,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全人教育/整体教育、灵性教育、教育环境的沉思和课程改进等方面研究。他曾担任多伦多大学教师教育发展中心执行主席和中心主任,终身教职委员会委员,目前在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教授有关整体教育和沉思教育的课程。
内容简介
(二)整体教育的目标 自然界的实质是相互关联和动态的,整体教育的目标是让教育与自然世界的本质保持一致。约翰·米勒用四组词明确了整体教育的具体目标,即整体性/健康幸福、智慧与慈悲、敬畏与好奇、目的感/自主性。 1.整体性/健康幸福 整体性意指经验的相互关联性和人类的多维性。整体教育意在促成我们和学生的这种意识,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精神层面之间的关联。整体性能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感。整体性要求我们接受当下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也包括接受“内在”的“阴影面”。 2.智慧与慈悲 智慧是指深入洞察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这种智慧的洞察和理解采取行动。智慧关注永恒哲学中的相互关联性,当人类感受到这种相互关联时,就会对众生产生一种自然的慈悲心。智慧包含批判性的视角,即马丁·路德·金和甘地看待和抵制不公正时所持有的视角,即在争取正义的斗争中,仍然对那些非正义的人(也就是压迫者)抱有慈悲心。 3.敬畏与好奇 敬畏和好奇主要是指对宇宙奥秘、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好奇。爱因斯坦认为正是这种敬畏与好奇激励着科学探索。欣赏大自然,音乐、舞蹈和诗歌等艺术能够让我们开启敬畏和好奇心理。 4.目的感/自主性 整体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找到生活的目的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擅长的东西,以及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天赋。不断倾听内心的声音,倾听宇宙、自然的声音有助于我们确定目标。 (三)整体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 为达到以上教育目标,约翰·米勒认为,整体教育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为平衡、包容和关联。 1.平衡 所谓平衡是指事物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相互关联,来源于道家的阴阳平衡概念,阴和阳彼此互补,从而才能在宇宙、地球、文化、机构(如学校和教室)和个人中保持平衡与健康。 2.包容 包容是指整体教育中教学方法、教育立场取向的多元融合,灵活融入传递式学习、交互式学习、转化式学习三种教学方法以探索整体性学习。 3.关联 整体教育关注线性思维和直觉之间的关联、身体与心理的关联、学科之间的关联、个人和社区之间的关联、人与地球的关联及个人与自我心灵的关联。 在本书附录中,作者从更为宏观的视角谈到整体教育的三个原则。 整体教育的最初愿景是本土的。整体教育的第一个原则是让人们意识到生命深层的相互联系,或者意识到一些土著人民所说的生命之网。了解我们如何与所有生命和地球进程密切相关。土著教育家和整体教育家都在寻求一种让学生看到相互关联性的教育。 第二个原则是对神圣的感觉。原住民对地球的充满了敬畏,宇宙、地球和所有自然生命都被视为神圣和奇妙的。不幸的是,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很多人对宇宙、地球、自然的神圣敬畏之心逐渐消失。 第三条原则是教育整全的个人,即教育应包括身体、思想和精神。现存的教育几乎只关注思想,心灵和身体被忽略。明智地使用儿童的身体器官,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且身心的发展应与精神的觉醒同步进行。只有当儿童的思想、身体和精神教育齐头并进时,才能实现适当和整体的发展。 《整体性课程》出版印刷了1988(第一版) , 1996(第一版), 2007(第二版),2019 (第三版)。已被翻译出版三次:1994年日文版由东京顺珠社出版,2001年韩文版由Booksarang出版社出版,2009年中文(繁体)版本由心理学出版社(中国台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