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男孩更要补上这一课(如何给儿子更好的性教育)
作者简介
穆莉萍,女,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一级检察官,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获得广东省第三届“省优秀公诉人”、阳江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目前为阳江市人大代表。
内容简介
男孩的性教育同样是生 命教育 性是人的生命之源,伴 随我们一生,在对女孩的性 教育上,我强调了性教育是 生命教育,事实上,对男孩 而言,性教育同样是生命教 育。 相对于父母对女孩性教 育过度焦虑的情绪而言,父 母对男孩性教育在心态上相 对比较宽松淡定,但实际上 ,所谓的“宽松淡定”心态,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 也越来越不淡定了。 一方面,传统文化、原 生家庭对性的羞涩和耻感, 让我们羞于谈性,有意无意 地回避性教育;另一方面, 社会飞速发展,现代社会中 的孩子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 时代,各式各样有关性的信 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 儿童首次上网的年龄越 来越早,根据网络数据调查 ,我国儿童首次接触互联网 的年龄集中在6~1O岁,占 比达到60%以上。儿童接触 网络越来越趋于低龄化,这 也意味着儿童遭受网络不良 信息侵害的风险在不断加大 ,其中就包括遭受儿童色情 和网络性侵的风险,而父母 对于男孩在性教育上相对宽 松的回避态度,让男孩更容 易获得随处可得的性信息, 并且相当一部分是负面的性 信息。由此可见,现实生活 中,男孩在性信息方面受负 面影响的风险往往更大一些 。 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 水平,在可以适当开展性教 育的时候,父母却常常刻意 回避,甚至禁止有关性信息 的出现,而现实生活中,网 络上的性信息又无孔不入, 孩子反倒因为家长的回避或 禁止,更加容易对此产生异 常的好奇心,进而发生误入 歧途的案例。 各种理由和情形影响到 父母对性的认知,这些认知 又决定了父母如何对孩子进 行性教育,即使为人父母, 内心对性教育足够重视,认 为需要教、必须教,也会因 社会整体文化或家庭对性的 敏感,无法做到坦然自如。 孩子对性信息的接触到 底是什么一个状态,父母心 底也没谱。我在给中学生做 预防性侵讲座的时候,曾和 他们做过一个小互动。下面 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次互动, 父母们或许会有新的认识。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 ,每组男生、女生混合,在 板书上写下“性”这个字,然 后让第一组学生写下看到这 个字后,联想到日常有关身 体方面的词语;让第二组学 生写下看到这个字后,联想 到日常有关精神、心理方面 的词语。之后,再让他们根 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分类,把 每组写出的词语分为正面情 绪和负面情绪两类。 第一组:写下的(联想到 日常有关身体方面的)名词 和动词有: 男女、乳房、屁股、小 鸡鸡、精子、卵子、荷尔蒙 、月经、子宫、避孕套、避 孕药、卫生巾、底裤、文胸 、强奸犯、色狼、baby、 sex…… 性交、遗精、自慰、胎 教、生小孩、打飞机、勃起 、射精、抚摸、接吻、怀孕 、霸王硬上弓、泡妞、强奸 …… 第二组:写下的(联想到 日常有关精神、心理方面的 )名词(或形容词)和动词有 : 性别、性感、漂亮、恋 人、爱人、夫妻、母亲、宝 贝、快感、快乐、幸福、恶 心、害怕、害羞、色眯眯、 贞操、处女、处男、处女膜 、背叛、欺骗、肮脏、小心 翼翼…… 爱抚、亲吻、上床、做 爱、交往、追求、性交易、 嫖娼、初次性行为、强奸、 偷情…… 如果你是父母,见到这 样的结果是否和我一样惊讶 ?但这是实情。 从孩子们写出的这些词 语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名词 、形容词还是动词,很容易 区别这些词语在情绪上是正 面的还是负面的。看到性, 联想到日常有关联的词语, 其实也反映出孩子接触到有 关性的信息是积极的还是消 极的,如联想到词语“快乐” “baby”等反映的就是积极感 受,联想到“色狼”“肮脏”等 词语,反映的就是消极感受 。 这也正是性在社会、生 活、家庭中的真实存在,有 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 面。之所以会有这种积极或 消极的不同感受,是因为这 些词语背后隐含着孩子们对 性认识的不同角度和价值观 。这些隐藏在背后的性价值 观,才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 性教育的时候,引导孩子理 解性的积极意义和某些客观 存在的消极现象时应该觉察 的重点。 对女孩的性教育,父母 通常是抱着谨慎回避的态度 ,而对男孩的性教育,虽会 宽松不少,但大多数父母同 样持回避的态度。与此同时 ,由于父母在其他方面会对 男孩更多地采取鼓励主动的 教养方式,所以现实中男孩 对性信息有更多主动探索的 欲望和机会。在无孔不入的 互联网信息社会,男孩接触 有关性的信息相对较多,受 负面性信息的影响也就可能 更多一些。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