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通译(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论语通译(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作者: 译者:温梦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7.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论语通译(中外名著榜中榜)/六角丛书
ISBN: 978780206736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学而篇第一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知识能反复地温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 道合的人远道而来,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 不也是个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如果)为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却喜欢冒犯上辈或上级 ,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 子应致力于根本的工作,基础的东西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其他)道理就 由此而产生。孝顺父母,敬重兄长,这些准则应是仁的根本吧!” 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讨人喜欢的脸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尽心尽力 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以诚相待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经常复习 呢?” 第五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 讲究信用,节省财政开支,爱护臣下,按照农业的忙闲决定何时役使人民 。” 第六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的人,在父母身边要孝顺父母,离开家要敬重兄长, 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 来学习文化知识。” 第七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 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有贤德的人,而看轻貌关的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 全力;侍奉君主,能不惜献出生命;结交朋友,说话诚实守信用。这样的 人虽然自谦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第八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举止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即使 学习,学业也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守信放在(待人处事的)主要地位上。 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第九章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慎重地对待父母的丧礼,虔诚地祭祀历代先祖,社会道德 就会趋向淳朴厚道了。” 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 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道:“先生到了一个国家,总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是 自己有心去打听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靠 为人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使人乐意主动向他讲述)而了解到情 况的。先生这种取得别人信任而获知政事的方法,也许同别人不一样吧? ” 第十一章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 矣。”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是否孝,)他的父亲在世时,看他的志向主张 ;其父去世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长时间遵照他父亲生前的做法,就称 得上孝了。” 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 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运用,(处理事情)以达到恰到好处为最可贵。先王的 治国之道,其妙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要依此而行。但若有行不通的时 候,只知道为了求得恰当而一味求恰当,不用礼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 的。” 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 ,亦可宗也。” 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兑现。对别人恭敬庄重 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亲近自己的人,也才有可能靠得住 。” 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追求足饱,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 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称得上好学了 。”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