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少儿彩绘版)(精)/少儿万有经典文库
作者简介
张步天,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从事《山海经》和历史地理学研究20年。曾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山海经学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作者曾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讲《山海经》,亦曾远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主讲《山海经》,出版过《山海经概论》、《山海经解》、《山海经地图集》等多种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刘歆与《山海经》的故事 你一定也是喜欢成语故事的,“揠苗助长”“掩 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买椟还珠”“ 南辕北辙”“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你也许都能说 出典故来。那么,现在恭喜你又可以学到一个成语啦 !《山海经》的编者就是“抱残守缺”这个成语的“ 主人”呢。说“主人”,是因为这个成语是由发生在 他身上的一个真实故事而来的。 《山海经》的编者刘歆(?—23),小时候就非常 好学,长大以后成了著名学者。他编制的《三统历谱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他还是中 国研究圆周率第一人,计算到3.15471,比现今得出 的精确圆周率π值,只略为偏差了约0.0131。 他曾因受到守旧派的排挤而写了一封公文提出批 评和抗议,指出守旧派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不肯探 求新的学问。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了“抱残守 缺”这个成语,原意为守着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 弃,现在多用来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大家可能要问:刘歆为什么要编《山海经》呢? 这就要介绍一下他的父亲刘向了。刘向(约前77 —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 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是汉朝皇室宗亲。他少年时爱学 习,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二岁就担任宫廷中引御辇的 官。那时候皇帝在宫中行动也很气派,前后左右有一 大堆人陪护,带队的叫辇郎’,选的都是亲信大臣的 少年公子。刘更生二十岁后就当上大夫级的官。新皇 帝汉成帝即位之初,他就改名刘向啦。河平三年(公 元前26年),成帝指派刘向负责审校宫廷藏书,长达 十九年,直到逝世。 刘歆是刘向的小儿子,也很有才华。父亲在世时 ,刘歆一直是助手,有机会接触皇帝藏书馆里的图书 ,父亲死后又接班主管秘阁。 刘歆接触《山海经》是由于父亲刘向的引导。在 刘向之前,已经有朝廷大臣看到这部书的原始材料了 。前面提到的东方朔、司马迁谈《山海经》只是有文 字记录最早的两位。 东方朔谈《山海经》是在汉武帝时,当时有人进 贡一种鸟,这鸟很奇特,只有一条腿,长得像鹤。皇 帝问这是什么鸟,朝堂上的大臣没人敢吭声。沉默了 一阵子,皇帝的目光转到多才善辩的东方朔身上。东 方朔也真是随机应变的高手,他马上想到了最近读过 的《山海经》,于是说这是毕方鸟,《山海经》中有 记载。就这样,化解了一场尴尬事,朝堂上的皇帝和 大臣们都有了台阶下。于是皇帝下令,大臣们都要学 习《山海经》。 同样的故事后来又发生过一次,这次轮到刘歆的 父亲刘向当主角。这次是在汉武帝的下一代汉宣帝的 朝堂上。有位地方官交上来一份报告,说在一个建筑 工地下面发现了一间石室,出土了一具古尸。一具古 尸有什么稀奇,竟然要惊动皇上?原来这古尸被捆绑 着,而且还戴着刑具,一定是犯了什么大罪,说不定 还是冤假错案。皇帝有兴趣啦,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但大臣们都不知道。 这时候,刘向在朝堂上介绍了自己的判断:这就 是贰负之臣。并且把《山海经》的有关原文解释一遍 :贰负的臣子危和贰负杀了人,天帝下令对危用刑, 反捆双手,戴上刑具,关在疏属山的石洞里。从此以 后,不用皇帝下令,人人都争着学习《山海经》了。 刘向虽然参与了《山海经》的前期编辑工作,不 过,我们还是把《山海经》编订的功劳记在刘向的儿 子刘歆身上。 刘歆把《山海经》杂乱的原始资料整理成两大部 分,并且加上不同层次的标题,“南山经”“西山经 ”“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南次二经”“ 中次十二经”“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内南经 ”“大荒东经”“海内经”等名字,都是他加上去的 。 他还添加了部分正文,增加了《大荒经》到《海 内经》。另外,他还加了一个序言部分,放在《海外 南经》的开头。 刘歆编《山海经》时也出现过失误,不过这个失 误后来又成了一件好事。 他在编订《海内东经》时,资料太少了。他翻来 覆去,发现一段文字写的与东部地区有关,就编了进 去。后来有学者发现那段文字不像《山海经》,而是 古人写的《水经》中的一段。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经 》是专门记述河流湖泊的书,著者和成书年代不详。 后来,北魏的郦道元为它作了注解,即著名的《水经 注》。而《山海经》中的这段文字比现在能见到的《 水经注》所指的《水经》至少要早三百多年,是研究 《水经注》的宝贵财富。 刘歆还写了两份编辑题记,内容完全一样,记录 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和参加编订的人员的名字。除了刘 歆以外,还有丁望、王龚二位学者。题记一份在《山 经》中的《海外东经》之后,前面有九大篇内容,一 份在《海内东经》之后,两份题记之间有四大篇内容 。这样安排肯定有寓意:《山海经》前九大篇是第一 部分,也是主体部分;中间四大篇是第二部分;后五 大篇是第三部分。 公元前6年四月丙戌日,刘歆正式向皇帝呈报《 山海经》,同时附加一篇报告,介绍了他的编辑动机 、《山海经》的学术价值,还有东方朔识毕方鸟、刘 向谈贰负之臣的故事。那一年距今已经两千多年了。 我们见到的这部世界古籍,就出白汶侍大学者啊。 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