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巷说百物语
作者简介
京极夏彦,日本著名作家,喜好藏书,喜欢漫画。 1994年,业余创作的处女作《姑获鸟之夏》悄然出版,出其不意地获得如潮好评。此后,随着《魍魉之匣》、《铁鼠之槛》、《嗤笑伊右卫门》等系列作品的陆续出版,将推理作家协会奖等众多文学奖项收入囊中,逐渐成为日本乃至东亚举足轻重的重要作家。1999年,经过多年沉吟酝酿、代表创造高峰的《巷说百物语》隆重出版,立刻震撼文坛,令人对那个妖光四射的奇妙世界产生了无限遐想。2003年,在万千读者的倾情期待下,《后巷说百物语》隆重出版,次年以毫无争议的优势获得日本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 代表作《巷说百物语》以典雅婉转的文字、幽深绵长的氛围、出人意料的结局,尤其是令人无限动容的情节以及凄凉哀伤而又意味深长的真相,令万千读者叹为观止……
内容简介
火速赶回江户后,百介没有返回位于京桥的家, 而是径直赶往曲町,只为造访某位不久前在旅途中结 识的人物。 此人名日诈术师又市。诈术师并不是什么好词, 意为以花言巧语诓骗他 人的骗子。从这个别称不难看出,这个名叫又市的男 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春季开始,百介耗费数月周游越后搜集怪谈,其间 曾碰上某件事,因缘际 会地结识了这个诈术师。也不知是怎的,百介和这个 骗子竟然臭味相投,甚 至还和他结伴返回江户。此人的确是个骗子,但同时 却也是人中豪杰。虽然 精通许多在人世表层见识不到的龌龊伎俩,但并不靠 它们为非作歹、四处行 恶。经过几番交谈,百介便深深为他的为人着迷。 小的平日在四谷门外的念佛长屋。栖身。道别时 ,又市曾告知百介他的居 处。也曾说过:或许先生用不到小的,但若碰上什么 需要调解的纠纷,欢迎 先生随时来访。 这人应该帮得上忙。百介觉得他或许能找出答案 。大哥军八郎生性过于 严肃,是个只看得见人世表层的人。或许自己这个不 肖的弟弟帮不上什么忙, 但若要观察大哥看不到的地方——市井生活的另一面 ,百介或许还能派上一 点用场。这种时候,又市这样的人可就大有帮助了。 腮红店、木制家具店、木屐店,他透过小店旁紧 临露天空地的木门眺望。 只看到好几栋模样相似的长屋,分不清哪一栋才是目 的地。再加上天色徐徐 变暗,薄暮让景色显得混沌纷乱,每栋长屋看起来更 是大同小异。 尽管夏日白昼漫长,此刻也真的太晚了。太阳在 他四处寻找的当头失去踪影,突然下起了雨。 他慌忙跑进了空地。这种长屋的屋顶没有排水管 ,雨水宛如瀑布般沿着 木板屋顶朝空地中央倾泻而下,这下他浑身被淋得更 湿了。虽然还是让他找 到了地方避雨,但长屋原本就弥漫着浓浓的湿气,再 加上地面排水功能不佳, 只能眼看着整片空地逐渐化为水塘,为了不时将朝自 己涌来的积水踢回去, 两脚变得更湿了。 眼看雨一时半刻大概停不了,他只得硬着头皮跨 出避雨处。这时背后的门突然开了。 “呀,是你?” “噢,这不是谜题作家先生吗?” 原来开门者就是又市。他身穿白麻布衣,佩戴护 腕绑腿,头缠白木棉的 修行者头巾,胸前还挂着一只偈箱,一身打扮和百介 在旅途中初次见到他时 完全相同。又市平日四处行走挥洒箱中符咒,表面上 是个驱魔祈福的御行。 “瞧先生浑身都湿透了,快进来吧。”又市说完 便将百介拉进了屋内。 “这、这儿就是……你的……” “不,这儿是我家。”客厅里还坐着一位个头矮 小的老人。 “噢,你不就是备中屋,不,治平吗?” 治平是常与又市为伍的小混混,据说是易容高手 。他现在的模样就和百介初次见到时截然不同。 “别来无恙?上回承蒙先生照顾了。不把身子擦 干可是会着凉的,快拿条手巾擦擦吧。”治平以粗鲁 的口吻说道。 “噢,我上这儿来……” 看他们俩凑在一块,铁定又在策划什么计谋了。 “并没有偷听两位在谈些什么的意思。” “噢,这没什么好在意的。反正上次办那桩案子 时,已经让作家先生知 道了我的真正身份。现在我们俩正在商讨去甲府处理 一桩案子的细节。倒是 作家先生,可是来找这诈术师的?” “是的,我有件事打算找又市研商。” “研商?什么事这么严重?”又市笑着说道,“ 那么,就等我们甲府这桩案子结了,手头没事时再说 吧。” “这、这、这件事可等不得。今日就想稍稍借重 你的智慧……” “先生真是太抬举我们了,我们俩不过是出身卑 微的小人物。尤其是这个老头,先生瞧他生的这副德 行,活像个吃人妖怪。” “少哕唆!”治平回嘴道。“总之,快把脚擦干 进来Ⅱ巴。我们和作家先生 也算有缘,有什么事就说来听听。喂,阿又,瞧你愣 愣地挡在那儿,作家先 生哪能上来?先生,请都请了,就陕上来吧。” 虽然生得一脸凶相,但这个名叫治平的老人看来 也不是什么坏人。不知是何故,百介对自己识人的能 力倒是颇有自信。 屋内除了被褥,几乎可说是空无一物,让人看不 出屋主平日靠什么样的活儿营生。 百介走进客厅,稍稍打了声招呼后,便单刀直入 地说道:“可有什么投掷小石子的方法,能让小石子 以猛烈的速度嵌进人的身体?” “什么?”治平听了纳闷不已,一张皱纹满布、 方方正正的脸上挤出了更多的皱纹。又市则笑着回答 :“这哪有什么不可能的?老头,你说对吧?” 是呀,治平一脸阴沉地回答。 “这……如何能办到?” “利用铁炮呀!” “铁炮?” 铁炮可以击石? “你的意思是,以石子取代弹丸击发?” 可以这么说,治平回答。 “也就是说,把石子塞进类似种子岛火绳枪或短 筒火枪的东西里击发?这么做,铁炮岂不是会炸裂? ” “若是普通的铁炮,应该会炸裂,没错。” “所以使用的不会是普通的铁炮?” “虽不知道先生问这个做什么,但我就把自己知 道的告诉先生吧。先生应该也知道铁炮是从外国传人 的吧?”治平突然转换态度问道。 “噢,因此才被称为种子岛吧。据说是在天文十 二年葡萄牙人漂流到了大隅的种子岛,所谓的火绳枪 由此传人……” “嗯,正是如此。时下国产的铁炮就是以当时的 火绳枪为基础锻造的,形状至今仍没什么改变。不过 呀,先生,铁炮传人国内的时间其实更早。” “是吗?确曾听闻年代可以追溯到更早。否则直 到有异国人漂流而至才 知道有这种东西,未免也奇怪了点。有人说文龟二年 曾由南蛮人引进,也有 人说武田家曾于大永年间获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比这些更早。”治平说道。 这可就没听说过了。 “铁炮并非只有南蛮人才有。可别忘了火药可是 唐土的人发明的。” “这……意思是……” “只要有了火药,这种器械谁都做得出来。早在 战国乱世之前,海盗就 已频繁往返大陆。据说当时,他们就曾引进过类似铁 炮的东西。当然,那种 器械和种子岛不同,制工可能较为粗劣。” “那种铁炮能击发石子?” “那东西有人称之为石弓,有人称之为石枪,名 称林林总总,但总而言之,就是铁炮。” “这……没想到比德川之世还早的东西,竟然能 残存至今。”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