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作者: 韩昇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6.20
折扣购买: 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
ISBN: 9787108059994

作者简介

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人类学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学文学部、关西大学等大学教授、研究员。通过生物遗传学和历史学的跨学科联合研究,首次成功找到曹操宗族基因,走出了文理科合作研究中国历史的新路子,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内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及教学大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先后开讲《盛唐的背影》、《寻找曹操》和《风云唐太宗》等多个系列节目。出版《唐太宗治国风云录》、《隋文帝传》、《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研究》、《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海东集》、《盛唐的背影》、《苍茫隋唐路》等著作十余部。翻译了号称日本汉学研究巅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出版译著十余部。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一百多篇。主要研究汉唐史、东亚历史与国际关系、佛教史。

内容简介

世界古代文明最主要源于两种生产方式:农耕与 游牧,二者迥然各异,形成的文化习俗也大不相同。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农耕文明的国度,几千年来让我们 魂牵梦绕的是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成功失败,我 们都依偎着家,时时都想着家,死了也要千里归葬, 叶落归根。所以,家及其文化,对于中国人有着极为 重要的意义。家是我们的根,家是我们的精神故乡, 家把我们的民族,把我们每一个人紧紧地凝聚起来, 这个特点在其他国家是不容易见到的。 我们来看看西方文明,它的起源和中国不同。西 方文明的起源地主要在地中海地区,那里土地比较贫 瘠,物产也不丰富。当地人带着微薄的物产走向四面 八方去销售,自古有比较发达的行商传统。他们乘船 出海,有的捕鱼,有的做生意,整个地区人的流动性 很大。因为流动性大,人与人见面的时候就必须把很 多事情当时讲清楚,要把利益关系切割得泾渭分明。 他们不会等到明天、后天才来谈,因为眼下一别就不 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相会。 中国则不同,是一个农业民族国家,人们在春天 播撒了种子,就守着这块土地,守着这份庄稼,浇水 灌溉,除虫拔草,一直等到秋天来临,才能收获果实 。整整一年,人们相聚在一起,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天天聚在一起的人群,第一,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 赶在当天划分清楚;第二,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划分 清楚。因此,农业民族形成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大家 要讲互让互爱,由此构成中国的礼制的起源。礼的起 源和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国情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紧密 联系在一起。 从农业民族定居的角度,再来看中国人居住的房 子。从西周以来,中国文明是从西北的黄土高原的关 陇地区,逐渐往东扩展。在黄土高原上,冬天来自西 北的凛冽北风,让人们居住的时候把墙筑高,抵挡寒 风,这就形成了该地区的一种建筑样式:四面八方围 得紧紧的房子,像一座围屋,对外基本不开窗,也尽 量不开门;对内则开窗开门,在这个内部的圈子里形 成自己的聚居形态。这造成了中国文化另一个特点, 对外封闭,对内开放。 这种建筑样式后来发展为四合院。四合院两侧的 厢房一间住着一家人,比较拥挤。天一亮,孩子就想 冲到外面,外面则是天井,好几家的人同一个姓,有 着相同的血脉。这么多的亲人聚在一起,既有亲情, 也有利益冲突。当利益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那就 要协调,就要讲仁,讲互爱。这就形成了家庭内部的 协调机制,把这个协调机制慢慢地抽象出来,就成为 维持宗族的基本规矩,而后逐渐形成家训。所以,家 训的很多内容是教孩子为人处世的规矩,学习与人相 处的智慧。 孩子,小时候是不懂得什么规矩的。如果到幼儿 园的低年级去观察他们,我们会觉得他们非常可爱, 见到喜欢的东西上去就抢,被抢的孩子不让,回来争 夺,两个人打了起来,被抢的孩子哭了,抢到东西的 笑了,这就是小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处世规则。(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