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闲话(19十年一觉)
ISBN: 9787555201908
臧杰,跨界批评家。2006年主持创办良友书坊,致力于老良友文化理念传播和知识分子研究。著有《民国美术先锋》、《民国影坛的激进阵容》、《天下良友》、《艺术功课》、《大师的背影》等。主编有《良友》丛书、《闲话》丛书等。
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第一期,堪称 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第一摇篮。四十名左右的女性 大学生中,涌现出了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王世瑛 、孙斐君、程俊英等多位知名作家,年仅三十六岁便 创作出四部中长篇小说和六十多篇短篇小说的庐隐, 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高产女作家。她创作的 一系列婚恋小说,大部分是自己所遭遇的三段逆反对 抗的自由婚恋的真实记录。她对于男女婚恋任性而为 、病态逆反,在伤害最为亲近的家庭成员的同时,也 导致自己在贫病交加中难产而死的悲惨结局。 一、少女时代的逆反对抗 庐隐,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1898年5月4日出 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县城(今福州市)。她的父亲黄宝瑛 ,是1888年戊子科的举人,性格古板而暴躁。母亲是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旧式女性,之前已经生育三个男孩 子。庐隐降生的当天外祖母去世,迷信的母亲认定她 是一颗灾星,便把这个被诅咒的问题女孩,交给来自 乡下的奶妈喂养。庐隐从小爱哭爱闹、桀骜不驯,两 岁时生了一身疥疮,满三岁还不会走路说话,全家人 都讨厌她。在这种情况下,即将生育第二个女儿的母 亲,把她交给奶妈带回环山绕水的乡下去抚养。在自 传体中篇小说《海滨故人》里,庐隐借着女主人公的 名义,回忆了自己童年岁月仅有的一段美好时光:“ 露沙住在奶妈家里,整整地过了大半年。她忘了她的 父母,以为奶妈便是她的亲娘,银姊和小黑是她的亲 姊姊。朝霞幻成的画景,成了她灵魂的安慰者。斜阳 里唱歌的牧童,是她的良友,她这时精神身体都十分 焕发。” 1902年,父亲谋到湖南长沙知县的官职,四岁的 庐隐随家人一 起乘海船前往长沙。由于她终日哭闹,有一天差点被 父亲扔进滔滔 海浪之中。庐隐一家在长沙度过三年安定富裕的生活 ,在她七岁的 时候,父亲因心脏病死在任所。母亲只好带着五个未 成年的孩子,投 奔在北京担任农商部员外郎兼太医院御医的弟弟,也 就是庐隐的舅 舅。舅舅位于西斜街的大宅院由几个四合院组成,住 在这个大宅院 的舅舅、姨妈家的表姊妹有二十来个。这个大家庭给 予庐隐的,依然 是被诅咒、被歧视的另类待遇。到北京的第二年,没 有进过学校的 姨妈负责对她实施启蒙教育,每天早晨教一段《三字 经》,便把她反 锁在小房间独自背书,背不下来便用竹板或鞭子抽打 。庐隐和婢女 住在一起,每逢舅舅家里有什么喜事或请客,母亲便 把她锁在另一 个院子里,怕她给大人们丢脸,她的哥哥妹妹们却打 扮得像小天使 一样,在人群中飞翔。家庭内部的歧视虐待,扭曲伤 害了庐隐幼小 的心灵,她模模糊糊地觉得,“假使死了,也许比活 着快活”…… 九岁那年,庐隐被送到美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女 子慕贞学院寄 宿就读。这所教会学校的学生有两种相差悬殊的生活 待遇。大多数 穷苦人家的孩子,每天只能吃老米饭、窝窝头和不放 油的咸菜;一些 有钱人家的孩子,却在小厨房吃小灶。庐隐家里虽然 有钱,她却只 能和穷苦人家的孩子一起吃粗劣饭菜。后来她的脚长 了疮,几乎变 成残废;再后来肺管破裂,吐血不止。病好之后,美 国人朱太太在一 次礼拜时跪在身边劝导她皈依上帝,庐隐后来在自传 中回忆说:“宗 教的信仰,解除我不少心灵上的痛苦,我每次遇到难 过或惧怕的时 候,我便虔诚的祷告,这种心理作用,我受惠不少… …现在虽觉得 是一件可笑的事,但也多谢宗教,不然我那童年的残 破的心,必更 加残破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十四岁的庐隐在大哥黄勉 帮助下,考取北 京女子师范附设高等小学五年级。她的母亲和亲戚从 此才对她刮目 相看。1913年她又考取享受官费待遇的女子师范,更 使家人惊奇不 已。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我自己奋斗的结果,到 底打破了我童年 的厄运,但这时候我已经十二三岁了,可贵的童年已 成过去,我再也 无法使这不快乐的童年,变成快乐……”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