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山秘境大追踪/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圣山秘境大追踪/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作者: 刘志才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11.20
折扣购买: 圣山秘境大追踪/爱科学学科学系列丛书
ISBN: 978755343182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天师府的神道合居盛景 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讲道布教之所,而天师府则 是他们生活起居和掌管天下道事的总署。天师府建筑 雄伟,有“南国**家”的美称。 天师府是在1105年由宋徽宗始建于龙虎山脚下的 上清镇关口,全称为“嗣汉天师府”,它是道教*早 的发祥地,并被尊为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 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它依山傍 水、气势非凡。由于道教大多是兴起于山泽*莽之间 ,并且道士们都追求超凡脱俗和清静无为的境界,所 以天师府内种植了很多奇花名木,也是暗寓此地为仙 境。 天师府整个建筑工艺群是由府门、仪门、玄坛殿 ,提举署、法篆局、万法宗坛、大堂、三省堂、观星 台、灵芝园和厢房廊屋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 了道教正一道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 天师府的外观具有浓厚的神秘氛围,红墙深院, 彤壁朱扉,给人以神道合居的气势,并且以八卦铺地 ,显示了浓厚的道教底蕴。 天师府坐北朝南面和而立,高大宽阔、气势雄伟 。门前庭院正中镶嵌着太极八卦图。八卦在道教里是 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而太极图则是 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道教哲理内 蕴。天师府府门上有一对楹联: 麒麟殿上神仙客, 龙虎山中宰相家。 这副对联是明代尚书、大画家和大书法家董其昌 的手笔,它形象地表达了龙虎山正一道天师既是“神 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同时也阐明了正 一道与历代皇权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们对成仙的渴望 。 在院门后,有一条100余米的鹅卵石铺成的宽阔 甬道直通二门。二门前东为玄坛殿,西为法篆局和提 举署,但后来都被毁了。二门门前对联写的是:“道 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这副对联不仅表明了历代天师道高德重,使龙虎 也服伏、鬼神也钦佩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表明了道教 要求信徒必须修道养德的教理教规。 过了二门是一个大院,院中间是天师府的主建筑 “玉皇殿”。殿门的外面两侧矗立着两个雕龙石柱, 殿门的下面是雕龙石阶,石阶下就是有名的灵泉井。 相传,这口井是南宋**道士白玉蟾奉正一道第 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法旨所凿。它的泉水清澈甘甜, 所以取名为“灵泉井”。历代天师做道场前敬天官、 地官和水官都用这口井里的水,所以人们又称它为“ 法水井”。 还传说这口井有9米深,并与四海相通。当时挖 凿的时候,曾惊动了龙王。龙王问:“为何要挖得那 么深?”天师说:“我要借四海之源,用来演法炼丹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丹井”。 穿过甬道便可到达玉皇殿。玉皇殿是历代天师实 施道政的地方。玉皇殿前距二门有九九八十一步,此 殿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殿内供奉着身高9.9米的玉 皇大帝像。在玉皇大帝旁,有金童、玉女和20个天君 配祀两边,并且有八条金龙飞舞楹柱之间,使整个玉 皇殿显示出天廷的庄严之感。 在玉皇殿后面便是私第了。私第是历代天师的住 宅,也称为“天师殿”。这一部分是天师府的主体, 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前、中、后大厅组成。 在天师殿院门前的隐壁上画有“鹤鹿蜂猴”的一 幅巨画,象征着高官厚禄和宰相门第。院门前上书白 底蓝字对联一副:南国无双地,西江**家。这不仅 体现了当时天师府建筑的豪华是举世无双的,同时也 告诉了人们当时道教文化的兴盛程度。 进入殿门,前厅为客厅。在客厅里有一块浑圆的 翠绿色盘石,名叫“迎送石”。这是历代天师迎送客 人到此留步的地方。在堂壁上挂有“墨龙穿云图”和 “祖天师像”,在东西四壁上都题写着名诗,描绘着 古画。 再往里走就是中厅。中厅为会客厅,有“狐仙堂 ”的美称。在中央供奉着三尊神像,中间是在刀剑斧 戟和龙虎旌旗的拥簇下正襟危坐的道祖天师张道陵, 侍立在张道陵两边的则是他的两位高徒王长和赵升。 张道陵身旁悬有歌颂他道尊德贵的对联一副: 有仪可象焉,管教妖魔丧胆。 无门不入也,谁知道法通天。 在前厅和中厅搭接处,在左右两旁开辟有“金光 ”和“紫气”两个门,中间还有一个门,上刻“道自 清虚”四字,这是为了提醒世代天师要依道传教。 再往里走就是后厅,后厅也叫“上房”,是天师 食宿生活之处。后厅的中堂原是天师用餐的地方,清 代的时候里面有几把太师椅,四壁上也有很多书画。 中堂后壁悬挂着祖天师张道陵的画像。香案上有屏风 、净瓶、时钟、灯台和香炉供器等,**古朴典雅。 P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