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32.00
折扣价: 96.40
折扣购买: 石谿集(外三种)(精)/泉州文库
ISBN: 9787100224291
官献瑶(1703—1782),字瑜卿,号石谿,福建安溪人。清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充三礼馆纂修。散馆授翰林院修撰、记名御史。历任广西、陕西学政,迁詹事府司经局洗马,掌局事。居官廉慎,关心民生,主张治经以治身,以礼修身齐家治国。《清史列传》《清史稿》有传。主编《漳州府志》,另著有《读易偶记》三卷、《尚书偶记》二卷、《尚书讲稿思问录》二卷、《读诗偶记》三卷、《读周官》六卷、《仪礼》(未定稿)三卷、《丧服私钞并杂说》一卷、《春秋传习录》五卷、文集十六卷、诗集二卷等。著作甚富,生前并未梓行。 林嗣环,号起八,字铁崖,明末清初人。明崇祯十五年(1643)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登进士第。官任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顺治十三年,被二藩诬告落职。顺治十七年,下刑部狱,改放杭州治下。康熙初政,平冤获释,诏升广西左参政。林嗣环经历磨难,无意仕途,遂客寓杭州,放舟西湖,寄情山水,一时名流争相推重。林嗣环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等。 林鍼,字景周,号留轩,原籍福建省闽县,迁居厦门鼓浪屿。生卒时间不详。道光二十七年(1847)二月,林针在美国教习中文,直到二十九年才返回厦门。其所著《西海纪游草》被后世誉为第一部关于美国的游记,林鍼也被称作近代中国“测海窥蠡”的先行者。
方望溪先生讀經史偶鈔序 望溪先生篤好周秦以上書,而唐宋諸家,必卓然能立者,始涉目焉。余自雍正庚戌遊於先生之門,初請業古文,先生不許也。命讀《周官》。又請觀先生《周官》注,先生不與也。舉《周官》盤互難通之處,命思之。退發篋而茫然莫得其緒,復請於先生,先生固拒之。怵然,乃返。掩關連日夕比物觸類,心殫力困,略有覩也,而後敢見。予始歎先生好學深思,研精抉微,因是以啟余矇也。先生曰:“古人志得行,則無所爲書,生欲力學,此其時矣。”顧予荒忽玩愒,不能壹志覃心,而自乾隆丙辰通籍以來,人事馳逐,年歲侵尋,欲如向者質疑問難,邈不可追。於先生之業,未能卒其一二,可愾也。 先生穉歲好太史公書,弱冠後,乃邃於經。其爲古文,主於扶道樹教,而明質簡鋭氣體,亦於周秦之書爲近,獨不輕出示人;晚歲歸卧金陵淮南程比部,請以私録者鋟諸木既成,先生寄二册示予。予適銜命視三秦學,仰惟聖天子以經術造士,而學使職在校文,因重刻授學者,由此而窮經稽古,其先路也,既乃述先生讀書教人之方,俾多士知所用心焉。嗟夫!昌黎韓子有言“非三代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學者能立己之志,以深探古人之意,斯道明,而修辭之本立矣!始也,茫乎若迷,而久乃沛然有餘。古今文雖欲不工,其可得乎? 許生體元易解序 自聖祖仁皇帝詔故相國安溪李公折中《周易》,次纂諸經,以厲學者。世宗今皇帝繼之,海内人士彬彬向風矣。諸經《易》爲難治,予自有知聞士大夫學《易》而能成書者不乏人。戊辰奉使視學關中,摘經義之疑,令諸生作答。答畢,或進其所業,以《易》成書者,凡三人。於鄠曰布衣姚海,於張掖曰高生元振,於靈武曰許生體元。體元之書,因象以求聖人之意而不鑿,因孔子贊經之傳以證經而不誣,蓋習《折中》而有明者也。予甚喜,貢之太學。使事畢,體元負所著書從來都。先是,有詔内外大臣舉通經耆儒集闕下,於是天子命有司,簡尤知名者四人,以二人爲司成,貳則予向所聞海内以《易》名者也。體元自賀得師,太學師亦樂體元可與共學也,時摘經以問諸生,體元對上,太學諸生咸屈焉。予微觀體元,則閟然如有闕。從予借觀文貞相國私注《周易》以成己所著書,方進未已也。予有暇亦稍稍治《易》,一日方憑几有思,而體元至。詔之曰: 孔子晚而好《易》。余今年五十,生且過之。吾與若迴視五十年中吉凶悔吝、得失憂虞,皆嘗之矣。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皆試之矣,莫非《易》也。而吾與若且日用而不知。夫《易》何爲者也?吾以《易》觀天地盛德大業,如斯而已矣。以《易》觀聖人崇德廣業,如斯而已矣。以《易》觀君子進德修業,如斯而已矣。夫《易》何爲者也?懼以終始,其要无咎。咎且日滋,業修德進之謂。何故學《易》?自寡過始,今吾與若内外知懼,而過日補,業日修,德日進,雖不言《易》可也。吾與若終日言《易》,而過之不補,業之不修,德之不進,《易》何有於我哉?體元聞言屏息,不能對。未數月,手一册進予,曰:“此體元近以自繩,而不暇繩吾書也。”發而視之,其言危若陷於坎窞而求出,若困於幽谷而求通。蓋陽明爲主出震而戰乎乾也。戰果勝,濁陰退矣。又數日,復出所見,彌濯去其舊,予益喜往者拔之經生稠人中,初不意其遽進於是也。 體元屢丐予序其書,至是乃爲之言曰: 生而知吉、知凶、知悔、知吝、知得、知失、知憂、知患,斯知《易》矣。生而知出、知處、知默、知語、可以解《易》矣。自今以往,釋回增美,德以爲經,業以爲紀,有間則游乎四聖人之藏,虚心易氣,率辭而揆其方,四聖人之情見矣。四聖人之情見,益修吾辭,以明吾道,則吾著書之意亦見矣。聖天子、賢宰相累朝造士之深衷,將於是乎在。子歸而遊河渭之濱,爲我語姚、高二生,且以是淑斯人,《易》道將從子而西,勉之,他日能不虚吾關中之行者,果生也耶? 本书是研究官献瑶生平学行及清代安溪文人士大夫的一手资料。 本书为清安溪人官献瑶的诗文集及研究《周官》专著之合集,包括《石谿诗钞》二卷、《石谿文集》三卷、《石谿读周官》六卷,以及官献瑶生平传记、家族谱系与其他相关资料,是研究官献瑶生平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附有绘声绘色描写口技艺人表演的经典散文《秋声诗自序》(又作《口技》)、科技小品文《荔枝话》和第一部中国人关于美国的游记《西海纪游草》。著名古籍整理出版专家李梦生先生做了审读。 丛书简介: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一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已故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生前特为本丛书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