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精)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精)
作者: 傅佩荣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92.00
折扣价: 58.90
折扣购买: 逍遥之乐(傅佩荣谈庄子)(精)
ISBN: 9787520702744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傅教授积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学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学术论著贯通古今中西,结构严谨,创见迭出,是当代华人世界公认的一流国学研究专家。 傅教授是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的嘉宾主持,被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并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学特优奖、台湾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通识课程。其作品曾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 傅教授著作甚丰,出版《哲学与人生》《易经与人生》《推开哲学的门》《心灵的旅程》等图书逾百种。

内容简介

领略《庄子》原典之美 《庄子》一书的写作方式,寓言占了十分之九,借重古人的话占了十分之七,随机应变的话则时时出现。所以在《庄子》中出现许多人物,有些是真实的,像孔子就是庄子最常借他之口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也有许多假托的人物出现于寓言故事中,这使他的写作方式显得特别不受拘束。 在司马迁笔下,庄子是个小角色,《史记》有《老子韩非列传》,因为其中也谈到了庄子与申不害,所以又可称为《老庄申韩列传》。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这样的判断并非全无根据,但是却局限于表面观察,对庄子并不公平。《渔父》《盗跖》《胠箧》都在《庄子》的外篇和杂篇中,但内篇才是《庄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司马迁无疑错过了庄子最精彩的思想。 但司马迁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倒很符合事实。当时所能找到的书,庄子都阅读了,并吸收各家精华,在他的书中提出批判,但这也造成他的书很难读懂。尤其书中有许多通假字,增加了阅读的困难。我是参考了许多专家的研究,才得以清楚理解庄子的思想,尤其是白话翻译部分,我要求自己每一个字都有着落,每一个字的注解都融会贯通在白话翻译中。 文字的使用,会因时间的递衍,造成一字多义的现象,然而古人在说话的当下,必定只有一个意思,所以解经时有两方面要注意:第一,是以经解经,我们把《庄子》当成经典,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时,要掌握原文思想的一贯性;有些地方或许因作者并非一人,所以还有可以研究之处。第二,是经典与经验配合。古人也是先有经验,再将经验提炼之后写成文章,后代虽然看不见他们的经验,但可以回到我们自身的经验加以验证。 时空虽造成经验的差异,但思想却可以相通,这也是我们阅读经典时,常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缘故。 现在我们所阅读的《庄子》版本,原文将近七万字,共有三十三篇,是晋代郭象所删定的。这三十三篇又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郭象是晋朝学者,魏晋重视清谈,《老子》《庄子》《易经》是他们谈论的话题,号称“新道家”,儒家的经典反而被忽略。在社会动乱时,“名士少有全者”,清谈可以毫无边际,自然减少被政治迫害的机会。因此郭象注《庄子》,有些是反映当代的思想,而庄子本人的思想,如同后代注解《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一样,并未完全被掌握。 内篇是《庄子》一书思想的核心所在,这七篇的篇名:《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建议大家能够念熟。 外篇是庄子思想的延伸发挥,推广其实用范围,但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可能并非完全为庄子所写,其思想内容大致与内篇一致,至于少部分矛盾之处,也会于解读中指出。外篇共十五篇,所占篇幅较多,各篇思想较少承启关系,可以分别独立欣赏。在其中可以读到许多批判儒家与墨家的观念,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省思世人的作为,但不必因而产生愤世嫉俗的想法。此外,最为人知的是《秋水》与《知北游》,表现了近似内篇的水平。《达生》则有丰富的寓言故事,生动有趣。 杂篇则有任意发挥的倾向,有可能是他的后学所加,但主旨并未偏离庄子太远,许多学者认为杂篇中的《让王》《盗跖》《说剑》《渔父》这四篇是后人伪作,此说尚无定论,可供参考。《天下》作为全书压轴,也是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之作。 我们现今所阅读的《庄子》版本,是魏晋时代才编成的,所以后代研究《庄子》的人,有可能把某些注解掺入原文。以上是部分专家学者曾思考并提出的问题。因此,《庄子》一书应是由庄子本人、庄子的学生,与早期研究庄子思想的人共同完成的。 读《庄子》时,建议读者先理解白话翻译之后,再回头与原文相应,找出原典之美,避免被古文与现代字词的差异所困。各篇结束时,再对其要旨稍作说明,应有助于理解其意。掌握哲学家真正的思想,自然可以理解庄子逍遥自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