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全新增订版)/林海音儿童文学全集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年),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林海音积极推荐台湾作家的作品,为两岸文学交流的做出突出贡献,其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内容简介
新竹白粉 无论是南下或北上的火车,到了新竹站的时候,火车 上的小贩除了卖新竹特产的椪柑以外,还有卖“新竹白粉 ”的,但是生意却很清淡。第一次我从头份老家回到台北 来,在火车上一下子买了八盒“双桃”为记的新竹白粉, 不但同车的乘客惊异地注视我,就连卖粉的孩子,也有点 儿莫名其妙。当时我究竟为什么要买这样多的粉呢?送人呢 还是自用?全不是。我只是觉得对它有一种亲切感,它是我 家乡的产物,许多年我没有见到它了。可怜它现在竟沦落 到没有人理睬的地步,它也曾有过全盛时代呀! 母亲最喜欢用“新竹粉”,但这也是早年的事了。在 北方住的时候,碰上家乡寄来许多盒“新竹粉”,妹妹也 从福建寄来许多福建粉,于是母亲的化妆箱里就堆了几十 盒各样味道的粉。有一种粉像肉桂的味儿,有一种粉红色 的粉,没有什么用处,我常常拿来给小妹搽了开心。后来 这种粉在我家绝迹了,原因是和家乡已许久音信不通。所 以,当我在火车上听见卖“新竹粉”时,不由得引起我幼 年的许多回忆,就连母亲搽粉的方法我都想起来了,她不 用粉扑,只用手在粉块上抹抹,然后搽在脸上。 “新竹粉”在全盛时代,曾经开拓过海外市场。但是 自从舶来品充斥市场后, “新竹粉”渐渐地走向下坡路 。在台北,我曾试着到各化妆品商店和卖化妆品的摊上去 问, “新竹粉”竟不可得。 “新竹粉”的创始,是远 在七十年前的一个叫“金德美”的铺子。那时制粉都是以 牛来做动力,牛做工时要遮住眼睛,所以那时笑话年轻人 戴眼镜就说“金德美的水牛”,可以想见“金德美”是多 么出名。 现在制作“新竹粉”在新竹市还有一个部落,就是在 新竹车站向南走去观音亭的附近,这是“新竹粉”的发祥 地,但是因为不改进,也就在这儿萎缩下去了。 一九五〇年一月二十一日 爱玉冰 长夏的台湾,冷食店和冷食摊,很早就开始活跃了。 冰砖冰糕固然是冷饮中的“前进者”,可是具有台湾乡土 风味的冷食物却也不少。台湾的劳动阶级,仍然是对本乡 本土的冷食感觉兴趣,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类的冷饮,才 真正使人喝下去以后,感到内心的清凉,而且价格便宜也 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许多乡土冷饮中,最叫座儿的应当是“爱玉冰”, 它是一种冻子,加入甜汁喝,每碗只要一毛钱。爱玉冰是 热天的“马路天使”,但却难登大雅之堂。 “爱玉冰”的原料是一种植物叫作爱玉子的,不过它 还有许多别名,如“玉枳”“草枳子”,台北大半叫它作 “澳浇”,但是“爱玉冰”三个字好像更能引起人们的美 感。它是在山里不用种植的野生蔓,从大树根或岩石角绕 着长上去,结着好像无花果样的果实,就是爱玉子。把果 实的外皮削开,附在皮里有一种粉样的微粒,就把这种东 西用布包起来,在水里揉搓它,最后从布里挤出来是油滑 的黏液,过半小时就会结成半透明的黄色冻子了。 每年8月到11月是它的成熟季。采爱玉子也是乡人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