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建设之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中国经济建设之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 吴景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20
折扣购买: 中国经济建设之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ISBN: 9787100218641

作者简介

吴景超(1901—1968),著名社会学家。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金陵大学、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35年后,在国民政府行政院任秘书、参事,经济部秘书,善后救济总署顾问等职。1947年重返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53至196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计划系教授。在都市社会学、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先后主编《新经济》和《新路》,代表作有《第四种国家的出路》《中国经济建设之路》等。

内容简介

"穷的国家愁资金没有来源,富的国家愁资金没有出路。我们以为资金缺乏的问题难于解决,而美国人却在那儿为资金没有出路着急。 假如资金没有出路,不过是资本家少拿几块钱的利息,那么美国的政治家,经济学者,实业家,舆论界,也不致为他日夜操心。根据他们的看法,这不是少数资本家的问题,而是与全国人民的生活程度有密切关系的一个大问题。 如想了解这个问题的性质,我们先得研究国民收入的来源与去路,然后进而探询,假如资金没有出路,国民的收入会受到什么影响。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是集合一切生产者所得的薪资,利息,红利,租金而成的。这个总的国民收入,在美国与其他的国家一样,有三条出路。一是人民的消费,在国民收入的总数中占一大部分。二是人民贡献给国家的赋税,在平时赋税占人民的收入的百分数较低,在战时则颇高。三是储蓄,就是人民于消费及纳税之后所存余下来的钱。第一第二两条出路,最后依然会变成薪资、利息、红利或租金,流回到人民的口袋中,成为第二个时期的国民收入。第三条出路,相当复杂。假如一个社会里面,这一部分的人所积下的款项,另一部分的人把他全部借去,或者用于消费,或者用于投资,那么第二时期的国民收入并不低于第一个时期。换句话说,前后两个时期的国民收入是相等的,因而不会有人失业,也不会有人降低其生活程度。但是,假如一部分人所积下的款项,没有人借去消费,也没有人借去投资,这些钱都停滞或冻结在储蓄银行里面,或者别的金融机关里面,那么第一个时期的人民一定有一部分失业,因而国民的收入,必定较低于第一期。资金没有出路,便会造成这种恶果。 " "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成果 吴景超先生对中国经济建设总结和规划的前瞻性名著。吴景超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之一,是中国20世纪上半叶研究都市社会学代表人物。虽然长期被遗忘,但他著作中的真知灼见,依然值得人们重温。诸如 “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的城乡一体化主张,具有那个时代罕见的前瞻性,至今尚未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