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109.80
折扣价: 65.88
折扣购买: 英国战列巡洋舰:1905—1920年
ISBN: 9787547266793
约翰·罗伯茨,无畏舰时代*用舰艇研究的专业人士。他为“*旗”(Ensign)和“*舰”(Man o'War)系列撰写了多篇专题文章,同时在该领域出版了多部专业且经典的作品。罗伯茨于1972年至1982年及1994年至1995年间担任《战舰》(Warship)年刊的编辑,并将之发展成为有关舰艇*新研究和论述的重要刊物;他还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绘图师,*好的证明就是他为“舰船解剖”(Anatomy of the Ship)系列所作的贡献,特别是《胡德》(Hood)和《无畏》(Dreadnought)两卷。他现在虽已退休,但仍在继续研究英国战列舰,本书就包含了他*新的研究成果。
费舍尔极为勉强地接*了手下*官们要将防护全面的战列舰作为舰队主力的观点。1904年初,他写道:“所有人都同意战列舰在当前是必须的。”他曾多次在表达这一观点时使用“当前”一词,比如他在1904年10月交给塞尔伯恩的一份文件中说:“只要其他**当前还没有**放弃战列舰,那么英国海***停止建造战列舰的时机就尚未成熟。”费舍尔在**次担任**海*大臣和设计委员会**时就多次声称,他希望只建造“**”级巡洋舰,而放弃“无畏”级战列舰,但他是“**一个”持此观点的人(不过费舍尔至少在一封信中表示过他的观点得到了开尔文勋爵的支持)。1905年末,在“无畏”号已经铺设龙骨而“**”级尚未开工时,他似乎在尝试以另一种途径来推行自己的观念,即建议将两种*舰“融为一体”。目前已知大约在1905年12月2*,海*造舰总监部门公布过一种融合型*舰的初始方案,其具体设计方案的代号为X4(见表11),相关信息被收藏在“贝勒罗丰”(Bellerophon)级战列舰的*舰手册中。不幸的是其余方案(至少应该还有X1至X3)3并没有被保存下来。方案X4为航速达25节的无畏舰,拥有与同类舰相同的武备和装甲;但它的排水量由17900吨增至22500吨,增重部分主要被用来容纳功率*大的动力装置,从而使输出功率从23000马力增加到了45000马力。这一**设计方案实际上就是数年后才出现的高速战列舰,一旦建成就会立刻使“**”级成为过时产物。但费舍尔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性,而是依然顽固地推崇大口径主*装甲巡洋舰,原因可能就是他根本视装甲为无用之物。另外,其实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任何将(前文所述)两种*舰融合在一起的方案,其*终结果都是产生一种新型战列舰,而不是**的装甲巡洋舰——事实上,对这一概念的讨论很快就陷入了一种语义上的争执。 在1905年12月(或是1906年1月),海*部委员会研究了费舍尔的“融合”概念,得出以下结论:建造这种排水量和造价都大幅上涨的*舰是不现实的,因此在1906—1907财年中,海*将继续建造无畏型战列舰;此外,“**”级也已经能够满足皇家海*当前对装甲巡洋舰的需求。4这一结论**合理,因为英国已经建造了世界上***的装甲主力舰,在此阶段继续发展新型装甲巡洋舰为时尚早,也毫无必要。1906年1月,英国议会大选,自由*取代保守*执政,并决定在今后三年进一步压缩海**费,因此“融合”型主力舰也只能沦为一种理论上的愿景了。接下来三年里,海*预算遭到了连续削减,根本没有可能扩大造舰计划,包括增加造舰数量和提高*舰排水量。在装甲巡洋舰方面,海*原本希望每年能开工4艘,但削减后的预算使1906—1907和1907—1908两个财年都只能各开工3艘装甲巡洋舰,1908—1909财年甚至只能开工2艘。事实上,费舍尔已经成为他本人所成就的一个牺牲品。但与此同时,英国无畏舰(所拥有的优势)冻结了外国海*的造舰计划,导致后者数年内都无法造出在性能和数量上与无畏舰相匹敌的*舰;英国只需要保持现有设计标准,并打造出一支规模合理的舰队就能轻易维持本国海*的巨大优势。费舍尔不仅有(必须)节省开支的政治压力,还面临着一些人对自己在海*管理方面的批评。他只能首先确认英国需要在无畏舰方面以多大的优势才能**德国海*,然后基于这种需要来考虑本国的造舰计划,因为德国当时已被视为英国**的潜在对手(他甚至想过把3艘“**”级归为战列舰级别,以增加后者名义上的数量)。由于费舍尔命令对“**”级的设计和建造严格保密,这使得英国在战列巡洋舰方面相对德国获得了*长时间的优势。德国方面一直认为“**”级仍是一种传统的装甲巡洋舰,只是采用了统一口径主*。因此,他们于1907年2月开工建造了“布吕歇尔”号装甲巡洋舰,其排水量为15590吨,航速达24.25节,装备有12门8.2英寸主*。德国**艘真正的战列巡洋舰“冯·德·塔恩”号到1908年3月才开工,而英国的3艘“**”级都已经在那一年建成服役了。 尽管已经对12英寸主*无畏舰缺乏大规模改进的兴趣,英国海*内部还是在1906年中期针对1907—1908财年造舰计划提出了一些大胆的技术革新方案——包括双联或三联12英寸主*(*管分为45倍径和50倍径两个级别),以及双联13.5英寸主*等。但是到1906年12月,海*部的结论仍是继续使用无畏舰基本设计,**的重要改进只是装备了50倍径12英寸主*。英国海*在1907—1908财年建造了3艘“圣文森特”级(St Vincent)战列舰,虽然没有开工建造战列巡洋舰,但海*造舰总监还是提交了新型战巡的设计方案并得到批准。 1906年11月20*,海*造舰总监向海*审计官杰克逊少将(Jackson)递交了**批新型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方案。A、B、C三个方案(见表12)是“**”级的改进型,它们(与“**”级)的*大不同之处在于两个中部*塔的径向距离被拉大,这样就使得火*在进行跨越甲板射击时拥有*大射界,而且允许两座*塔同时朝同一侧舷方向开火。此外,在方案B、C中,大约有200英尺长侧舷水线装甲带的厚度被增加至9英寸;5在方案C中,位于舰尾部分的水线还设有4英寸厚侧舷装甲,这是另外两个方案和“**”级都不具备的。 第二天,海*造舰总监又递交了方案A、B的改进版本(方案C应该很快就被否决了),主要是用50倍径12英寸主*取代45倍径12英寸主*;此外,方案B的侧舷装甲带厚度也有所增加。11月22*,他(DNC)又递交了在方案B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方案D,这一方案进一步加强了装甲防护。所有这些方案的航速均略低于“**”级(但实际相差不大),因为它们都采用了与后者相同的动力装置(方案D除外,由于重量增加,尽管其输出功率增至43000马力也只能维持24节的航速)。 11月22*,海*大臣们开会讨论了这些设计方案,而后要求海*造舰总监对方案D进行改进——除了针对装甲布置做出一些调整外,新的战列巡洋舰还必须拥有与“**”级一样的*高航速。1906年12月5*,后者(DNC)递交了方案E,该方案的水线及其上方装甲带厚度均被减少了1英寸,但长度向舰尾有一定延伸;此外,防鱼雷纵向装甲的防护面积也被扩大,*终覆盖了动力舱和**舱(这一布置方式已在“贝勒罗丰”级战列舰上有所应用)。方案E在12月11*被海*部委员会批准,于12月19*被批准开始细节设计。6虽然英国海*在1907—1908财年没有建造战列巡洋舰,但方案E的设计工作仍然持续了一段时间——海*部认为它可以作为有可能于下一年重新开建战列巡洋舰的设计基础。7 1907年6月,由于*到要求节省经费的政治压力影响,加之英国无畏舰已在世界上拥有**优势的事实,海*部决定在1908—1909财年实施相对保守的造舰计划——仅有一艘战列舰和两艘装甲巡洋舰被批准建造,而且装甲巡洋舰将重新采用9.2英寸舰*作为主*。8很难相信费舍尔会乐于看到这样的倒退,因为这等同于放弃了他*钟爱的战列巡洋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海*部委员会的同僚们大多都不认同其对战列巡洋舰的观念。费舍尔此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正与海峡舰队司令查尔斯·比尔斯福德(Charles Beresford)闹不合,因此采用廉价的9.2英寸主*装甲巡洋舰也在情理之中。即使做出这些努力,英**阁仍拒*了海*部的预算方案,并责令海*大臣特维德茅斯爵士(Edward Marjoribanks, 2nd Baron Tweedmouth)进一步削减下一财年的海*预算;海*部只能再次修改方案,提出只建造一艘战列巡洋舰,但仍遭到内阁拒*。这引起了两者之间的巨大矛盾,但费舍尔认为削减经费并不会带来严重危险,尽管他也担心内阁会让自己背上导致海*开支过高的罪名;不过,费舍尔得到了其他几位海*大臣的支持,包括海*中将W.梅(W.May)、海*少将杰克逊和海*上校温斯洛(A.Winsloe),他们在前者鼓动下以辞职相威胁,声称必须至少保留海*部提出的“*节省” 方案。在特维德茅斯一份*期为12月3*的备忘录中,以上四位海*部大臣又声称根据*近公开德国海*的海*造舰计划,英国海*在1908—1909财年的预算不仅不能削减,还应该有所增加,否则就必须大大增加1909—1910财年预算以弥补*舰数量的不足;此外,如果像内阁要求那样取消计划中**的战列舰,不仅会使英国的海上优势有损,而且还会对舰*和装甲制造业造成消极影响,因为这些厂商都需要持续的订单来保持自身制造能力。争论一直持续到第二年(1908年)2月,结果是预算遭到了*大幅度削减,但其中**的那艘战列巡洋舰被保留下来(而且继续装备12英寸主*)。 ★ 以专业理论角度深刻剖析战巡“一生”,在历史尘埃中重塑昔*辉煌 作为20世纪初新兴的一种*舰,战列巡洋舰在短短数十年间就经历了从理论、设计、建造、作战、改进,到走向没落的过程;这其中既有人为原因,也与其自身特性有着密切关系。本书就这一过程进行了专业化的理论阐述,虽名为“英国战巡”,实际上也勾勒出了此类*舰的“一生”。 ★ 采用“两图一表”加正文的叙述思路,真实还原昔*钢铁巨兽的点点滴滴 本书正文采用专业、严谨的叙述风格,从理论角度描绘了英国战巡的发展过程;镶嵌其中的近百张摄自当时的珍贵黑白照片、便于完整识别舰艇构造的设计线图及数十个数据翔实的参数列表则很好地丰富了文字,使理论叙述升格为立体展示,犹如身临其境,回到了那个劈波斩浪的时代。 ★ 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专业性和可读性亦可兼得 *事类书籍往往很难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作为无畏舰时代*用舰艇研究的专业人士,约翰·罗伯茨的理论研究水平自然无可挑剔,他仅用此书就理清了战列巡洋舰的发展脉络。但难能可贵的是,罗伯茨还通过众多舰艇设计线图、珍贵历史照片、性能参数表格,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文中专业知识加以说明,增添了阅读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