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楚辞 (新注新译插图本)
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39年—前278年),战国时代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关鹏飞,浙江省安吉县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同年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古典文献学,师从韩格平教授。后到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师从莫砺锋教授,专攻古典诗歌方向。现为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曾出版专著《探源诗经》两部,共计50余万字。
内容简介
题 解 作为《楚辞》中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长篇政治抒情诗之一,其中饱含着作者屈原的血泪情感与治国主张,成为真名士们“痛饮酒”之后必熟读的经典篇章。《离骚》应作于楚怀王时代,屈原四十岁左右,由作品中说“及余饰之方壮兮”可知。至于“离骚”一词的解释却分歧很大:若从动宾词组角度考虑,则有班固“遭遇忧愁”说、王逸“告别忧愁”说、杨柳桥“抒发忧愁”说等;若从偏正词组角度考虑,则有戴震、刘永济的“遭谗邪离间的忧愁幽思”说;若从名词角度考虑,则有游国恩、姜亮夫的“离骚即牢骚”古曲说。从屈原“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骚》)“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和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等资料来看,班固之说较为可靠,且此说部分地在出土文献中得到证明。故本文释“离骚”为遭遇忧愁之意。值得点出的地方在于,屈原不用“离尤”或“离忧”来命篇,而题之以“离骚”(如果不是秦汉人转写错误的话),一方面固然因为“骚”含有忧怨之意,另一方面更在于其包含更广大的“骚动”含义,暗示出屈原之忧愁,不单单因自身遭遇谗言,更在担心国家因谗言而骚动不安,甚至可以说,其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楚国与楚文化,而非自己。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yì兮①,朕皇考曰伯庸②。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③,惟庚寅吾以降④。 皇览揆余初度兮⑤,肇zhào锡余以嘉名⑥: 名余曰正则兮⑦,字余曰灵均⑧。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⑨,又重chóng之以修能⑩。 …… 注释 ①高阳:即颛顼帝,五帝之一,其子孙有熊绎,封在楚国,为楚国始祖。春秋时代,楚武王之子瑕封在屈邑,因名屈瑕,其子孙以屈为氏,屈原也是屈瑕后人。苗裔:后代。②朕:我。皇:光明。考:对亡父的敬称。伯庸:屈原父亲。③摄提:摄提格的简称。古人把天宫划为十二宫,依照岁星(木星)运转指向来纪年。岁星指向寅宫(斗、牛星之间)即是寅年,别名摄提格。贞:正。孟陬:即正月,夏历中的正月是寅月。④庚寅:指庚寅这天。降:降生。屈原生在寅年寅月寅日,约在公元前340年。据《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记载:“庚寅生子,女为贾(巫),男好衣佩而贵。”可见屈原后文好佩饰,与这种宗教思想有关。⑤皇:即皇考简称,指亡父。览:观察。揆:衡量。初度:初生时的器度。 …… 译文 我是颛顼帝的子孙啊,我父亲名叫伯庸。 寅年刚好碰上寅月啊,又是寅日我降生。 父亲看我初生的气度啊,才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名公正的法则啊,给我取字上好的平地。 我既多有这样的内在美啊,又添饰美好的仪态。 身披江边和僻地的香草啊,联缀秋兰制成佩带。 我好像追不上滚滚逝水啊,我担心年华不会等待。 趁早折取山顶的辛夷花啊,赶晚把洲中宿莽采摘。 日月匆匆从不停留啊,春季与秋季互相取代。 想起草木深秋零落啊,担忧怀王青春之不再! 不趁年轻抛弃污秽啊,这种态度为何不能改? 乘着骏马大道奔驰啊,来吧我为怀王把路开! …… 评析 这是《离骚》开卷第一段,屈原从其人生开端写起。屈原声明自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的后裔,与楚怀王有共同的远祖,不能不说是对楚怀王一个大大的警示:同样做帝王,你跟颛顼帝的差别,自己不知道吗? 但屈原更严于律己,紧接着压下自己对楚怀王的失望,写到自己如何继承亡父伯庸的遗志,委婉地提醒楚怀王也该继承先王的志向。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本该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因此伯庸为他挑了一个好名。但屈原后来的遭遇如此坎坷,以至于在寅年寅月寅日出生似乎成为不幸的代名词,比如明代的唐伯虎,这是屈原万万没有想到的。 今人为儿女取名,早在儿女诞生之前就基本取好了。这实在并非一件较为客观的事儿,最多只能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而非孩子自身可能获得的成就。伯庸便不如此,他是在仔细地考察、衡量初生的婴儿状况之后,为屈原取下了意含“公正的法则”的名与意含“上好的平地”的字。二者合二为一,也就是只有在国内实行公正的法则,才能获得上好的平地。我们知道楚国在南方,南方最大的特点是地势不平,丘壑纵横,只有北方才有广袤的平原。从中我们不难推测,在伯庸看来,战国纷扰,七雄争霸,而他的这个取名屈原的儿子,无疑就是为平定乱世而生!他将带着伯庸的遗志,以公正的法则为手段富国强兵,带领着丘陵侗寨之间的楚兵逐鹿中原,跃马旷野,平定南北,稳定乱世。 与《诗经》齐名之经典 译文以白话诗体翻译,押韵成文,便于初学讽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