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笔记

儿科医生笔记
作者: 向林|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59.9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儿科医生笔记
ISBN: 9787203132400

作者简介

向林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畅销书作家。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曾在医学院校工作14年,带教经验丰富,学生中医学专家辈出。 精读医学文献上万本,历经无数诊疗过程,接触病例过万,并将工作过程中的调研与实践集结成了数本工作笔记。本书便是从他的医学手册中选取了18个颇具代表性的儿科常见病与特殊病例,取材于儿科发生的真实故事,辅以朴实的文笔,还原了专业的诊疗方法与儿科医生的点滴日常。 曾连续4年稳坐新浪读书畅销榜,每部小说点击量都在6000万以上。作品《医学生》上线微信读书五周,点击量就已突破百万,书中所展现的医学病例与医疗知识深受读者好评,引发多位医学界学者与从业人员的热情探讨。

内容简介

《患儿身上的特殊气味》(节选,有删减) 在大查房之前,科室主任首先要通过下级医生的汇报选定一例病例,然后还要花费时间去研究病历并亲自给病人查体,待心中对患儿的情况基本有数之后,才会将该病例作为大查房的内容。柯小田没想到田主任竟然对这例病例一无所知,低声问旁边的左医生:“田主任以前的大查房也是这样,事先并不知道将要讨论的病例内容吗?” 左医生道:“大多时候都是这样,他随意得很,而且每次大查房都会让我们收获满满。” 柯小田很是吃惊,心想这需要多大的自信和能力才可以做到啊。这时候他忽然想起来了,问左医生:“这个患儿好像是你管床的吧?” 左医生点头。 …… 接下来左医生开始汇报患儿的病情,田博达忽然打断了他的话:“等等!你刚才说患儿进乳差的依据是什么?还有,睡眠增多究竟是怎么个增多法?” 左医生道:“患儿在生病前每天进乳5~6次,每次约40毫升,每天的睡眠时间为15~16小时;自生病后每天进乳2~3次,每次不足20毫升,每天睡眠在18小时以上。” 田博达点头道:“这就对了嘛,要有比较才能说明问题。足月的正常新生儿大约2小时进乳1次,每天的总睡眠时间为10~19小时,这是正常值,不过还要和患儿生病之前的情况进行比对,这样才有诊断依据。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细节很重要,不能凭空去说。有一次我在大街上遇到两个人吵架,二人互相骂对方长得丑,这时候旁边一个人说:‘你们两个,大哥不要说二哥,脸上的麻子点点一样多。’结果两个人就开始去骂旁边那个人。我这个人做任何事情一贯认真,就指着左边的那个人说道:‘你的脸上有25颗麻子点点,比他多了两颗,所以你要丑一些。’结果那两个人马上就偃旗息鼓,灰溜溜地跑了。所以一定要用事实说话,这样才有说服力。” 所有人大笑。 …… 田博达问道:“你考虑新生儿中枢系统感染的依据是什么?” 左医生回答道:“患儿反应低下并出现了惊厥症状,除此之外,还有头部核磁共振的结论作为依据。” 田博达看向那几个在读硕士和博士:“你们对这个病例有什么看法?” 一位在读博士站了起来:“我同意左医生的意见。” 这时候田博达似乎才注意到了柯小田:“你说说。” 柯小田对这个病例也暂时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但田主任已经点到了自己,只好站起来回答道:“虽然新生儿中枢系统感染有可能导致反应低下及惊厥,某些病毒性脑炎也存在血常规及其他检查结果正常的可能,但中枢系统感染的新生儿大多会很快进入昏迷及呼吸抑制阶段,从患儿目前表现出来的症状看,这样的诊断结论似乎并不成立。” 田博达点头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大家仔细想想,患儿头部核磁共振显示侧脑室旁、基底节区、脑干以及小脑成像明显高信号影,如果是中枢系统感染造成的话,如此大范围、特异性的影像学改变竟然没有让患儿出现昏迷、呼吸抑制又如何解释?” 如果真的是如此大范围、多部位的脑部感染,患儿的生命应该早就处于危急状态。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所有的人都默然。 田博达再次将目光移向柯小田:“那么,你认为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成立吗?” 柯小田道:“我觉得不大可能是破伤风。” 田博达问道:“为什么?” 柯小田回答道:“虽然有可能在剖宫产的过程中因为消毒不当造成患儿脐部感染,而且破伤风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确实是6~10天,但该患儿的抽搐是上肢划船样伴下肢蹬踏样动作,并不具备破伤风感染引起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的特征。” 田博达点头道:“对喽!”说着,他竟然一下子就躺在了地上,双手和双腿同时开始示范:“这是划船样动作,这是蹬踏样动作。而破伤风造成的肌肉强直是像这样——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 他的整个身体朝后紧绷成了弯弓状,而且一直那样一动不动。苏雯连忙过去将他扶了起来,忍不住笑道:“田主任,今后像这样的动作还是让年轻人来示范吧。” 田博达却毫不在意地继续讲解着:“新生儿感染破伤风后的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吸吮困难。这个患儿并没有这样的表现,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这种疾病的可能。既然中枢系统感染和新生儿破伤风感染的诊断都不成立,那么这个患儿究竟是什么情况呢?”他将目光看向左医生,吩咐道:“去把患儿抱来,我得亲自检查一遍。” 左医生很快就将患儿抱到了小教室。田博达正要开始给患儿查体,却忽然“咦”了一声,随即俯下身在孩子身上“咻咻”地嗅闻起来。 随后,他就开始给孩子听诊并进行其他各种检查。他检查得非常仔细,手法轻柔而且细腻,接近20分钟后才停了下来,问左医生:“你没闻到孩子身上特殊的气味?” 左医生一脸茫然:“特殊气味?我没有闻到啊。” 田博达看向苏雯:“你来闻闻。” 苏雯将鼻子凑到孩子面前细细嗅闻了几下:“焦糖味!” 一个实习医生也凑上前去嗅闻:“这不是奶臭味吗?” 田博达怒道:“什么奶臭味!”他指了指柯小田:“你来闻闻。” 柯小田离开座位后快步去到患儿的面前,抽了抽鼻子,果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甜丝丝的略带焦煳的气味,点头道:“有点像咖啡的气味。” 田博达大声道:“焦糖味和咖啡的气味差不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实西医也非常重视这几个方面。这个患儿才8日龄,住的是新生儿病房,在新生儿病房里面忽然出现这种特殊的气味,竟然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这不是鼻子的问题,是你们这个地方。”他戳了几下自己的脑袋:“是这个地方差了根弦。” ◆ 一部生动讲述儿童心理、生长发育、儿科常见病症的医学科普小说,从此告别儿科焦虑! ◆ 根据18个真实儿科病例改编,还原专业的诊疗方法与儿科医生的点滴日常! ◆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带教经验丰富、从业14年医生创作的医学科普小说,内容相当专业,故事相当好读! ◆ 深入病房,体验真实的儿科日常!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专业的医疗知识! ◆ 和儿科医生一起逐一化解儿科难题,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