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赢不输

只赢不输
作者: (丹麦)马丁·本耶格伽德//(加拿大)乔丹·麦尔纳|译者:苏西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40.00
折扣价: 24.80
折扣购买: 只赢不输
ISBN: 97873081297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为了养家,他为三家小公司制作网页,同时还负 责内容管理和维护。 “我大概算得上俄罗斯**批网管了。”他回忆道。 后来他进了一家IT公司,公司的客户之一是俄罗 斯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Russia)。尼克找到 老板,游说老板采纳他的建议:开发一 个软件,运用当时***的网络科技,让俄罗斯各银 行之间进行高效而 安全的线上转账。老板批准了。1998年,这个软件在 俄罗斯中央银行 上线测试。一年后,俄罗斯银行间80%的转账业务都 使用了这个系统。 直到2006年这个系统才被替换掉,届时,它每天完成 超过100万笔 交易。 但尼克并没有就此止步。1999年底,他感到乏味 了,于是他加入了 俄罗斯当时*炙手可热的一家初创企业Aport.ru, 担任首席技术官的 副手。这家新企业做搜索引擎,十二个月之内,员工 数目就从10人飙升 到200人。四个月后互联网泡沫破裂,尽管战略投资 人准备收购公司, 但尼克的直觉告诉他,形势不对劲,该换地方了。 他听从了直觉的判断,尽管稍后证实他的直觉是 对的,可他再一次 失业了。 这一次,他觉得创业的时机到了。他与四名旧同 事联手,创办了一 家IT外包公司,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解决方案。如今, NTR Lab拥有50 名全职程序员,而且利润丰厚。从2006年以来尼克投 资了另外8家初 创企业,其中一家的员工规模已达40人,发展势头十 分稳健,其他几家 也都在顺利成长。 身为天使投资人,尼克*不墨守成规。如果条件 允许,他会把旗下 所有*新的创业企业都放在同一个屋檐下,自己担任 运营角色。这个办 法其实是他无意间发现的,却因此悟到了一条*重要 的心得——“如果 你把好几个初创企业放在一起工作,他们会发现彼此 的盲点,帮助对方 全面发展,因为人人都乐意发挥自己的长处。” “我的一家初创公司里有个特棒的销售员。有一 天,邻座的团队都 出去吃午饭了,他替他们接了个电话。电话是个潜在 客户打过来的,尽 管这不是自己公司的事儿,可他下意识使出了浑身解 数,要把生意给谈 成,结果他还真谈成了。隔壁团队吃完饭回来,听到 这个消息都欣喜若 狂,可也困惑得够呛,这些内向的程序员们不敢相信 ,竟然这么早就能把 产品卖出去。” “这只是个小例子而已,却能说明一个极其有用 的道理。”尼克说。 尼克并不是**一个发现这个道理的人。创业人 士们一开始在车 库(或是客厅)里工作,而不是跟其他创业者们共处一 室。为什么要这样 做呢?车库的租金便宜,而且你爸妈、你的另一半随 时能进来端一杯新 煮的咖啡给你。 可车库创业的劣势也很明显。如果你和团队成员 们忽视了机会,谁 来提醒你们?谁会自动自发地跟你分享经验?不同的人 的能力和视角 可跟你**不一样,你得先知道自己哪些地方不懂。 如今,我们把孵化 器称之为“创业加速项目”,成千上万热切的创业者 们蜂拥而至。*大多 数创业者都渴望能跟一大群不同想法的人才聚在一起 ,共度一个**、 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他们心里清楚,共同工作创造 出来的动量,没有 哪个车库能与之相比。 尼克一心要塑造出这种环境,让各个创业团队彼 此借力,互相扶持, 发展壮大。在尼克看来,发挥出*高效率是必要条件 ,因为他可不想把 所有的时间都耗在电脑前和会议室里。 “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后来发现每周60小时的工 作方式不适合我…… P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