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倾西北
作者简介
马步升,甘肃合水人。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曾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国家重要文学奖评委。 修过历史、哲学和文学专业,发表小说、散文和学术论著约700万字,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老舍文学奖、丝绸之路散文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三万盘石磨 十几年前的敦煌,城圈与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着一望无垠的戈壁滩。戈壁滩上除了稀落苍黄的沙生植物外,就是这种地貌上独有的大如牛头小如米粒的砾石了。砾石的色泽杂而乱,一律散发着远古蛮荒的气息。无论冬夏春秋,敦煌都是不缺阳光的,而几乎所有的砾石都会反光,一星一点的反光汇聚起来,好似亿万颗“小太阳”,从地球向太空散布着五彩光芒。 现在,这一块万古旷地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现代建筑覆盖了,最令世人瞩目的就是敦煌文化博览园。那一片浩大的古代宫殿式建筑,在一年一度的“敦煌文化博览会”期间,世界各地的客人云集于此,仿佛典籍记载中的汉唐时代的敦煌,辉煌而容纳,因容纳四海而辉煌,因辉煌而敢于迎接世间万有。在敦煌文化博览园的旁边还有一个盛大的博览园,取名:天赐一秀。“天赐,取譬再也明白不过的,而“一秀”之“秀,则是创建者名讳——赵秀玲——中的一个字。秀自天赐,以秀答天,正是天人互补的礼数。在这占地一千多亩的戈壁滩上,十二个建筑面积都在两千平方米以上的展览馆,既非传统的庄重典雅的中式风格,亦非以金碧辉煌为能事的 现代式样,而是从古希腊罗马的神庙建筑吸取灵感,门脸不事张扬,里面却宏阔敞亮。展品以西北风物为主体,涵容古今西东。各个建筑的框架为混凝土浇筑,装饰却是就地取材,把戈壁滩上的砾石用水泥搅拌以后,技工们随手摔在墙上,凝结后,凹凸有致,与周遭环境浑然一色。 最具创意的莫过于园区的路面了。广阔的园区空地仍然保留着戈壁滩的质地和底色,砾石与黄沙相伴,微风拂掠,细沙如小蛇在砾石间游动,阳光朗照,一条条细细的沙流,便是一道道泛射着金色的光芒。而人行道却是用磨盘铺成的。磨盘是圆形的,大小不一,厚薄不一,一盘盘拼接起来,一圈又一圈。薄一些的磨盘,下面用沙土垫起来,与厚一些的磨盘,组合为大体平整的路面。那么,磨盘与磨盘之间的空隙怎么办呢? 或者任其自然,或者以砾石填充,因材赋形,随形表意。每一副石磨都是由上下两扇磨盘组成的,上面的磨盘,有着两只“磨眼”,那是待加工的原粮进入两扇磨盘之间的通道。磨盘平躺在地上,两只“磨眼”像人的两只眼睛,仰望昊天苍茫。下面的磨盘有一只“磨脐”,形状活像人的肚脐眼儿,讲究的呢,箍一圈儿铁片,大多的,凿出一个孔罢了。一副完整的石磨,下面的磨盘,磨脐上要镶嵌一根短短的铁柱,将两扇磨盘链接起来,其作用类似于车轴。有的铁柱被拔掉了,露出一个圆坑,二三寸深浅,也像磨眼一样,仰望着无际空宇。随风而起的黄沙飘落在磨眼和磨脐里,有的已经被填满了,人们肉眼看不见这个过程,但却能够从中感知沧海桑田从来都是由细微而达于巨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