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义研究

分配正义研究
作者: 李石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7.60
折扣购买: 分配正义研究
ISBN: 9787100233286

作者简介

李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法学与政治哲学中心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副主委。著有《平等理论的谱系》等六部专著,在《哲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

内容简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对于制度建设,一方面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另一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尚不足4000亿元到2020年首度突破百万亿元,增长了两百多倍。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教育公平等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些问题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息息相关。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是我们当下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将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的试点,计划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会议提到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些政策决定标志着共同富裕已经进入实操阶段。学术界、理论界应该对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和具体目标是什么展开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 笔者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前景。目前,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富裕程度,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先富带动后富”,提升低收入阶层的富裕程度。因此,我们在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达到了共同富裕时,应该将低收入人群作为目标人群,观测他们的生活状况,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维护他们及其后代在社会竞争中的机会平等,并通过各种制度手段将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基于此,我们应当采用当代分配正义研究中提出的四种原则——按需分配、机会平等、差别原则、市场原则——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具体的分配方案是:1. 基本需要按需分配;2. 稀缺资源保证机会平等;3. 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4. 遵循差别原则,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持续提升。在此制度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个具体目标:第一,覆盖全民的、均质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需要按需分配);第二,跨区域的、优质的公立教育(稀缺资源机会平等);第三,贫富差距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遵循差别原则)。这三个方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也是判断一个社会是否达到共同富裕的规范性指标。 介绍分配正义学说,讨论社会公正方案 。《分配正义研究》一书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围绕分配正义的议题,以丰富翔实的引述和事例向读者阐释了当代分配正义的重要理论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围绕着人类共同生产的社会益品怎么分这个话题,政治思想史上的众人纷纷发表观点。凯·尼尔森等的严格平等主义,帕菲特的“拉平反驳”,边沁、密尔、西季威克的功利主义,黑尔、理查德·阿内逊的福利平等理论,罗尔斯正义学说,洛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运气平等主义,能力平等理论……,众说纷纭。对于这些学说,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串讲,让读者来做辩论的判官,颇具启迪性。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事关分配,小到排队加塞儿,大到国家政策,都透露着对于分配正义原则的取舍。作者提出了一种多元分配方案,根据实践具体情形来选择相应原则,可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