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218.00
折扣价: 141.70
折扣购买: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五):20世纪后期音乐
ISBN: 9787576035124
作者理查德·塔鲁斯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学名誉教授,当代著名音乐学家、音乐史家、音乐批评家与古乐演奏家,“新音乐”领袖人物,多次荣获世界性学术奖项(包括2017年“京都奖-艺术哲学奖”)。作为一位拥有深厚人文素养和学识的专家学者,塔鲁斯金的论述逻辑独特、视角犀利、见解独到,展现了学界对许多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其深邃的学术洞察力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打破了传统音乐批评与音乐学的界限,打破了历史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的界限,开创了音乐研究的新领域,也为音乐学树立了新的标准。 本卷由班丽霞、何弦翻译,译文准确流畅。班丽霞: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西方音乐通史与20-21世纪音乐,在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艺术互动视野下的音乐人文诠释》,出版学术专著《碰撞与交融:勋伯格表现主义音乐与视觉艺术之关系研究》,主编作曲家文集《借音乐提问》等;何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音乐学专业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文献编译专业硕士,现任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出版译著《作曲家的人格声音》《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成功之道》,出版专著《约翰·亚当斯歌剧<尼克松在中国>中的女性性别身份建构》,发表《被凝视的花朵》《以政治为视角的音乐史深描》等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在最终卷《20世纪后期音乐》中,塔鲁斯金介绍了从二战结束至今的伟大作品,对科普兰、凯奇、巴比特、布里顿、赖希与格拉斯等人的作品作了深刻剖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的影响,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以及安德森、佐恩与亚当斯的现代音乐,也均在研究之列。凭借出色的观察力,令人难忘的音乐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宗教和音乐之间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本书将是渴望了解这一多彩时代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