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评传(修订版)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尽管父亲给他起了吉祥的名字,但周立波却降 生在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土,纷扰激变的时代。自从 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 主义的侵略、压迫下,中国封建社会就逐步解体, 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九一一年,周立波 刚满三岁的时候,发生了辛亥革命。由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这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虽然赶跑了清朝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但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中华民国”的政权落人了北洋军阀袁世凯之手 。接着是连年的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不安。帝国主 义与封建势力互相勾结,穷凶极恶地压迫剥削中国 人民。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湖南,长期 成为北洋军阀所盘踞的地方和南北军阀混战的战场 ,连年的战火带来了惨重的创伤。兵燹之外,加以 天灾,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周立波出生后 的十年问,他的家乡洞庭湖一带,就连续发生三次 重大水灾:一九。九年夏秋间,湘北发生大水,滨 湖各县均罹巨灾,湘南也遭虫旱,以致“全省大部 分地区皆陷饥馑”,饥民多“靠剥树皮、挖草根, 勉强过活”,流离转徙于各地者达数十万人之多。 接着,在辛亥革命那年的春夏间,湘北各县迭降大 雨,近湖各地再蒙巨灾。益阳“全城无一完土,平 地水深一丈有奇……居民猝避不及,死者无算”。 一九一八年人夏以后,湘中又数遭大水,汜溢十余 县,益阳连日大雨,加之山洪暴发,致将县内几个 大垸冲倒,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见《湖南 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 就在这天灾兵祸频仍的年代,周立波在益阳县 邓石桥清溪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益阳,古为荆州楚国之地,早在秦朝就已设县 ,属长沙郡。这里“面湘背沅,寿湖右山”。“资 水襟带,踞洞庭之上游”,自古以来被称为“沅湘 门户”①。益阳县城位于资江之滨,水陆交通都很 方便,因“其险足恃,其雄足以制胜”,在历史上 常为兵家所争。东汉末,三国争雄,建安十二年( 公元二〇七年),刘备乘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 长沙郡,益阳人于蜀。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 ),吴遣吕蒙袭取长沙。刘备派关羽带兵前往救援 ,与鲁肃、程普、甘宁率领的吴军相拒于益阳,双 方分别屯兵于资江北岸与南岸,遥相对峙。当年, 鲁肃曾邀关羽过江相见,关羽提单刀、驾轻舟赴会 ,这个流传千古的英雄故事就发生在益阳县城的资 江上游。后来,关侯滩、鲁肃台和甘宁故垒都成了 益阳著名的古迹。 益阳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山川秀丽,兼有 楚南山水和洞庭湖乡之美。洞庭四水之一的资江, 流贯全县,穿越一个又一个青翠的山谷,汇集着大 大小小的支流,欢笑着,跳跃着,奔向烟波浩淼的 洞庭湖。她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以自己甘美的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