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是为了折腾

活着就是为了折腾
作者: 陌云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0.30
折扣购买: 活着就是为了折腾
ISBN: 978751391235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不折腾,不成活 [理想还是要有的] 那年他35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好年纪,何况又刚刚拿 到太学里的四门博士委任状,情致当然很好。虽然四门博 士,约相当于**的研究员,在冠盖满京华的长安,属较 低职位,不为人待见。正如时下有的人在名片上标出“一 级作家”字样,会有人因此将他或她,当作一盘菜吗?不过 京师官员的身份,对一个苦熬多年的文士来说,也算讨到 一个正果。做一名公务员,唐时和现时差不多,在有保障 这一点上,总是值得欣慰的事。 他在公元786年(唐贞元二年),来到京师应试。那是当 时的全国统考,要比当今的高考难上好多倍。他用六年工 夫,一连考了三次,都以名落孙山告终。直到公元792年( 唐贞元八年)第四次应试,老天保佑,他得中进士。随后, 他又用了十年工夫谋官,因为中了进士不等于就可以到衙 门做事,还需要参加遴选官员的考试,考上以后成为公务 员,方可留京或外放。唐代的科举,一方面要有学问,一 方面要靠关系,后者比前者甚至*重要一些。在后者上韩 愈是个弱势考生,一无门第背景,二无要人荐举,不过他 有性格倔强的一面,相信自己的本事,三次参加吏部博学 鸿词科会试,结果却三次扑空。不认输的韩愈,接着上书 宰相,陈述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足堪大用,求其擢拔,不 知是宰相太忙,还是信未送达,写了三次信都石沉大海。 看来命也运也难以强求,失望之余,他退而求其次,便设 法到地方上谋一份糊口的差使。 [不折腾,不成活] 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使劲儿折腾也许是出不了头的。 韩愈的一生,证明这个道理。人从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有其 长处,必有其短处;有其优点,亦有其缺点。 正好宣武*节度使董晋赴任,需要人手,他投奔而去 ,在其手下任观察推官。后来董晋病故,他又转到武宁节 度使张建封属下任节度推官。不久张建封也病故了,不走 运的韩愈连一个小小的法官或者推事,也干不成,只好回 到洛阳赋闲。从贞元二年到贞元十八年,他的遭遇恰如《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诗中“倏忽十六年,终朝苦寒饥” 写的那样无比辛酸。不过文学讲夸张,诗歌讲比兴,难免 浮泛的成分,可信也不能全信,韩愈的*子不算好过,却 真是事实。韩愈的一生,怕穷是出了名的,一篇《送穷文 》大谈穷鬼之道。元人王若虚讽刺过他“韩退之不善处穷 ,哀号之语,见于文字。”还奇怪他:“退之不忍须臾之 穷。”韩愈发达以后,很会搂钱,渐渐富有,一直富到流 油的地步。唐人刘禹锡这样形容“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稿酬之高,骇人听闻。但有了钱的他,为人也好,为文 也好,仍旧哭穷不止。 现在已查不到他是怎么谋到四门博士这个位置的,但 可以查到“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欲率其徒伏阙下,请愈 为博士”(《韩愈年谱》)这样一条花边新闻。看来,他有 群众,他有声势,甚至还有舆论支持,说明他颇具能量、 挺能折腾。他竟然蛊惑国子监的师生一众,聚集紫禁城下 ,伏阙**,要挟*高行政当局,必让德高望重的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