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斑斓(电影卷摄影卷)/岭南文艺百家丛书

光影斑斓(电影卷摄影卷)/岭南文艺百家丛书
作者: 编者:蔡伏青//王垂林//李洁军|总主编:程扬//刘红兵
出版社: 南方日报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4.70
折扣购买: 光影斑斓(电影卷摄影卷)/岭南文艺百家丛书
ISBN: 978754911947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创作之路 开拓影史 郑正秋在中国话剧史和电影**具有开创之功,奠定 了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他一直致力于 探索一条艺术道路一一既能坚持社会教化、大众启蒙的改 良主义戏剧、电影的原则,又能从商业运作中获取利润来 推动戏剧和电影发展。 1910年起,郑正秋投身于戏剧活动,在《民立报》《 民呼*报》《民吁*报》等发表了一批文章,引起了报纸 的重视,被聘为《民言报》的剧评主笔。他认为戏剧能够 易人性情、有裨风化,剧场是社会教育的实验场,优伶是 社会教育的良师,因此他倡导改良戏剧,提出新剧(文明 戏)为社会教育服务的主张。后来,郑正秋又主办了《民 立画报》和《民权画报》,继续宣传他的新思想新观念。 1913年,郑正秋创办了新剧****的“新**”剧团。 因为秉持改良戏剧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要维持商业运营, 所以他编演了一系列兼具思想性和商业性的家庭伦理剧。 1914年,新剧演出进入极盛时代,即“甲寅中兴”。而郑 正秋不仅是“甲寅中兴”的主要推动者,他还为新剧改良 、剧目编排、舞台演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13年起,郑正秋涉足影坛。当时张石川答应担任亚 细亚影戏公司的顾问,由于他对电影拍摄一窍不通,但认 为“影戏”跟“戏”有关,所以找来天天沉迷于剧场并在 报纸上发表多篇剧评的郑正秋。他跟郑正秋说明亚细亚影 戏公司找人合作拍电影的事情来由,邀请郑正秋加入他们 。刚开始,亚细亚影戏公司是想把当时在上海连演数月不 衰的文明戏《黑籍冤魂》拍成电影的。但因为这部戏讲的 是鸦片害人的故事,亚细亚影戏公司的老板害怕戏里的抗 毒内容触犯外商利益,所以否决了这个提议。后来,他们 商量,由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另组一家公司一一新民公司 ,专门承办亚细亚影戏公司的制片业务。也就是由亚细亚 影戏公司提供资金和设备,新民公司负责电影摄制工作。 新民公司成立后,郑正秋根据广东潮汕老家包办婚姻 的陋俗,用了几天时间就编写好了《难夫难妻》的剧本。 1913年秋,《难夫难妻》在上海开拍。郑正秋、张石川等 人在上海圆明园路的一块空地上围上竹篱笆,作为拍摄场 地。摄影场极其简陋,墙壁是木板搭建的,挂衣钩、自鸣 钟是画出来的。当时的电影拍摄还沿袭了文明戏的部分习 惯,例如影片的所有演员均为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演员 饰演;服装道具也是借用文明戏的。 《难夫难妻》讲述了一对素未谋面的男女,由父母包 办婚姻,命运*人摆布的悲剧。影片通过反映当时的社会 现实,揭露并批判了封建婚姻的买卖性、盲目性和不合理 性,具有社会意义。这部影片在当时使人意识到电影不仅 具有娱乐作用,还能改良社会风气、教化民众。作为中国 **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在中 国电影**具有开创之功。首先这部电影具有基本的故事 情节;其次拍摄时郑正秋、张石川担任现场指挥一一当时 还没有“导演”概念,统筹全局;再者,在民国初期,当 人们普遍把电影当作营利商品和消遣玩意时,郑正秋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