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暗之间:鲁迅传

明暗之间:鲁迅传
作者: [日]丸尾常喜 著 陈青庆 译
出版社: 上海人民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明暗之间:鲁迅传
ISBN: 9787208171831

作者简介

作者丸尾常喜(1937—2008):生于日本九州熊本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曾在大阪市立大学师从鲁迅的及门弟子增田涉攻读中国文学专业硕士课程。历任北海道大学助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与文学部教授、大东文化大学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等。著作有《“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鲁迅〈野草〉研究》等,译著有《鲁迅全集》第2卷《彷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等。丸尾常喜是日本战后第二代鲁迅研究者,也被誉为日本战后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开辟出了与竹内好完全不同的、崭新的研究。他对鲁迅的研究,被誉为竹内好“竹内鲁迅”、丸山升“丸山鲁迅”之后的“丸尾鲁迅”。 译者陈青庆:现就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翻译家班)学员。近年来主要从事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与日本文学翻译实践,译有《揪芽打仔》《别人的脚》《岛中之海》《……然后再度记下文字时》等日本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故乡 1881年9月25日(清光绪 七年农历八月初三),鲁迅 于浙江省的绍兴降生。清 朝光绪七年,也就是日本 的明治十四年。 绍兴旧时以“会稽”之名 为人所知。据《史记》所 载,夏王朝的开创者大禹 治水成功后,曾在此地的 苗山会见诸侯,评定众人 功绩,这座山因此也叫作“ 会稽”(稽,为计量之意)。 传说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 失败被舜诛杀,大禹对此 深感悲痛,东奔西走13年 ,奋发治水,即使经过自 家门前也不曾踏入半步。 相传大禹殁于此地,如今 在会稽山北麓仍留存着大 禹陵和大禹庙。春秋时期 ,这里曾作为越围的都城 名留史册。传说越国是大 禹的后裔建立的国家。越 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 争中失利,被围困于会稽 山,他忍辱负重向吴国投 降,与妻子、臣子一同成 为囚奴,服苦役三年。勾 践获得赦免并回到祖国之 后,早晚舔尝苦胆,体味 耻辱,韬光养晦20年,终 于达成了复仇。如今这个 故事演化为“卧薪尝胆”“会 稽之耻”等成语。 “绍兴”之名始于南宋初 年。宋高宗遭到女真族的 金军追击,一路南下经过 这个自唐朝以来被称为越 州的地方,沿海路从宁波 逃至温州。金军一撤退, 宋高宗便立即折返并将此 地作为行宫(建炎四年, 即1131年)。1此时,宋 高宗从“绍祚中兴”(继承大 统,再度振兴)中取“绍兴” 二字改元为“绍兴”,越州之 地也因此改名为绍兴。尽 管此地作为行宫的时间十 分短暂,宋高宗不久便移 居杭州(临安),但此地“ 绍兴府”的名称基本上一直 延续至清朝,成为统辖会 稽、山阴、余姚、萧山等 八县的行政区。绍兴城的 东半部属于会稽县,西半 部属于山阴县。中华民国 成立后废除府制,会稽、 山阴两县合并为绍兴县, 这便是今天的绍兴市了。 然而,南宋的绍兴年间 (1131一1162)正是北上 抗战派将领岳飞遭求和派 的秦桧所杀的时期,南宋 与金缔结屈辱性和约,宋 朝势力被牢牢封锁在中国 南方。或许是基于这个理 由,鲁迅并不喜欢绍兴这 个名字,而是常用会稽、 越等古称替代。鲁迅在晚 年书信中提到的“会稽乃报 仇雪耻之乡’,身为越人, 未忘斯义”一句(《致黄平 荪》,1936年2月10日) ,便是例子。信中引用的 是明朝末年绍兴人王思任 的一句话。明末,南京落 入清军手中时,明朝宰相 马士英逃至浙江,王思任 写信给马士英谴责其怯懦 ,说:“夫越乃报仇雪耻之 国,非藏污纳垢之地也。” 绍兴沦陷后,王思任拒绝 投降,绝食而死,是一位 刚毅不屈的读书人。鲁迅 在其文章中曾数次引用这 一句。自古以来,绍兴诞 生了诸多才俊,譬如后汉 的唯物主义者王充,唐代 诗人贺知章,宋代诗人陆 游,明代画家徐渭,清代 史学家章学诚、画家赵之 谦和任伯年,等等。其中 ,黄宗羲、朱舜水二人的 出现,格外体现出大禹和 勾践的风度气派。在明末 清初的动乱时期,浙江东 部,即整个宁波、绍兴地 区是抵抗清军的一个据点 。明朝兵败后,黄宗羲和 王思任等一样没有屈服, 而是作为明朝遗民,著成 了批判封建制度及思想的 《明夷待访录》。朱舜水 (同时也是余姚人)则流 亡日本,对日本水户学派 的形成影响至深。清朝末 年,绍兴革命家辈出,下 文提及的徐锡麟、秋瑾、 陶成章、蔡元培等均来自 绍兴,这与此地的这种传 统不无关系。 绍兴城的东、西、南、 北四面开辟了九座城门。 运河自钱塘江口的西兴流 经西北的西郭门入城,西 南的水偏门通往兰亭,那 里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 《兰亭集序》而广为人知 ,东南的稽山门连接着去 往大禹陵的水路。被称为 航船的大型船连接着村庄 和城镇,农民们或是驾着 田舟,或是驶着以足运桨 、往来迅捷的乌篷船。绍 兴农民活动范围广,见闻 也较为丰富,自古以来他 们的语言生活中便充满了 幽默与辛辣的讽刺,这很 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行 船生活。虽说绍兴城内四 通八达的航道已被填平、 化为道路,但至今仍有许 多船只往来交错,妇人们 会在房前屋后直通航道的 石阶上淘米洗菜、清洗衣 物。绍兴素来以铸铁、铜 镜,以及被称为越窑的瓷 器著称。但到了清朝末年 ,社会凋敞,除了有名的 绍兴酒,制造用于作纸钱 祭奠死者的锡箔勉强算是 主要产业,因此又被叫作“ 锡半城”。据说那时城中满 是锤打锡箔的声音,不绝 于耳。鲁迅出生时,绍兴 天上回荡的恐怕就是往来 交错于航道上的划桨声、 摇橹声、船夫们的吆喝声 ,中间还夹杂着那些锤子 的敲击声。谈到声音,鲁 迅说他喜欢深夜听到的犬 吠声。“我生长农村中,爱 听狗子叫,深夜远吠,闻 之神怡,古人之所谓‘犬声 如豹’者就是。”(《秋夜纪 游》,1933) 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