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导读/人文与社会译丛

黑格尔导读/人文与社会译丛
作者: [法国] 亚历山大·科耶夫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0.80
折扣购买: 黑格尔导读/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87857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俄国。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对法国当今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除了《黑格尔导读》外,主要著作还有:三卷本的《论异教哲学思想史》。

内容简介

《精神现象学》注释 A 意识(A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 在其消极的、沉思的态度中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立于被认识到的外部对象(狭义的“意识”=对外部世界的意识)。(同样的人的积极态度将在第四章B节描述。) I 感觉确定性;或者:这个和意见 (第一章A节) “感觉确定性”。人归结为纯粹的感觉。在世界中,这个相当于人的这种感觉主义的认识态度,意见相当于希腊哲学家的意见。这是“幼稚的”人的认识态度;也许,在特定的状态下,这是低龄儿童(和史前的人?)的认识态度。这是作为人的一般意识,甚至哲学家的意识的“因素”(即构成整体的因素)的必然态度。关于这种态度的描述应该证明人如何从意识(和通过对意识的否定)上升到“知觉”阶段(第二章)。感觉确定性的内在辩证法的说明;原始人,儿童何以和为什么成为现代人;成年人何以和为什么不满足于这种态度;哲学家何以和为什么超越“感觉主义”。 阶段是连续的,其中的每一个阶段已经被当作和仍然被当作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的基础。对这些体系的批判分析:巴门尼德、古代的原子论、普罗塔戈拉斯,等等。一般的感觉主义。黑格尔把它们归结为其真理的内核,并证明它们如何在历史过程中被超越。 精神现象学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论。哲学研究和描述的是完人,黑格尔的人类学完全不是理智主义的。认识观点的主导地位表现为精神现象学从认识分析着手只不过是一种(黑格尔所希望的)历史偶然性。黑格尔的哲学反对(源于笛卡尔主义的)认识论的二元论。问题在于重建统一性,反对任何形式的二元论。他首先从取消认识主体和被认识客体之间的传统对立着手。 真理是整体(Das Wahre ist das Ganze)(客观真理不同于感觉确定性)。真理,是充分和完全向本身显现的现实的整体:它是绝对的观念(absolute Idee),具体的概念(konkreter Begriff)。 仅仅从主体对立于客体和主体在这种对立中被忽略的观点看,感觉确定性才有意义:因此,感觉确定性是“抽象的”,因为它忽略了主体。它不是真理。感觉确定性是主观的,却不知道这一点;人们在试图肯定感觉确定性的同时,超越感觉确定性,因为人们因而引入了感觉确定性试图排斥的主体。 在其整体中,精神现象学描述感觉确定性转变成真理的过程。 第一章考察“幼稚的人”,更确切地说,考察“幼稚的哲学家”对“幼稚的人”的思考。他是感觉主义者。 在黑格尔看来,当感觉主义证明实在事物存在时,它是真的。但是,当感觉主义试图把一切认识都建立在唯一的感觉态度上时,它是假的,因为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矛盾,正如他在后来所证明的。 黑格尔研究包含最低限度的合理性的认识因素,理性来自(否定给定物的)活动,因此,问题在于一个纯粹消极的主体。这就是柏格森试图研究的东西。但是,在黑格尔看来,没有绝对非理性的直接材料;始终有一种最低限度的合理性(即否定活动)。只有理性范畴被包含在感觉中:存在(Sein),其他存在(Gegenstand)。在这里(在不再有人类的否定活动发生的地方),我们只有绝对非理性的动物“认识”:禽兽无音节的叫喊“显示”其纯自然的存在(自我感情,而不是自我意识)。 感觉仅仅揭示“纯粹的”存在,即不确定的存在。真理被包含在感觉确定性之中—实在事物存在着。在没有资格的纯粹存在中,自我的存在是和实在事物的存在同时显现出来的。但是,注视世界的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存在(第一章的最初几行)和我们在《逻辑学》的开头部分看到的存在相同。它是隐藏的,没有显现出来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潜在的存在。它存在着,但不是确定的东西,它什么也不是…… 79—80页直到“这个差别……”。 这是一个导论,概述在本章得到的结果:从感觉到知觉的过渡。 在这个阶段(79页末尾),存在一方面分裂为自我和对象(Gegenstand),另一方面分裂为空间和时间。它是纯粹的此时此地(hic et nunc)。它是被揭示的存在本身,存在的实例。 79页倒数第8行:“Sie sagt von dem, was sie weis, nur dies aus...”(它表示,此时是白天,仅仅出于……)。一切真理能够和必须用词语来表达。真理是被认识揭示的实在事物,这种认识是理性的、概念的。因此,真理能用理性的语言(Logos)来表达。 现实=被揭示的现实=真理=概念=语言。我们谈论的现实包含我们的语言(Logos),因为语言也是实在的。谈论一种不包含语言的现实,就是谈论一个抽象概念,就是抽象地谈论(哲学谈论)。(包含主体的客体是精神,Geist。因此,具体的存在是精神。) 79页倒数第6行:这里的存在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黑格尔试图取消现代哲学的二元论,包括源于笛卡尔主义的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它也是费希特的自我(Ich)(参见倒数第5行)。 ?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