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云南人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9.80
折扣购买: 盐津/文化昭通
ISBN: 9787222172289
一纸铺开,盐津历史写满沧桑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豪情万丈, 气势恢宏,汹涌磅礴的乌蒙山脉,在伟人眼中,犹如脚下 滚动的泥丸。宇宙浩瀚,时空轮转,一切沧桑嬗变都短暂 微渺。大地苍茫,乌蒙山脉只是时间淌过的纹痕。 乌蒙山脉像从威宁*海腾跃而起的三条巨龙,朝着三 个不同的方向奔腾而去。东南直走水城、六枝,岭分北盘 江与三岔河;东北斜贯威宁,横跨镇雄,过毕节、大方。 乌蒙山的这两条支系大部分处贵州境内。西北以西凉山为 主体,竞奔昭通,向北延伸而去。 盐津处于朝天马山脉和乌蒙山北支交汇处。朝天马山 脉经彝良县由庙坝镇入盐津县境,乌蒙山北支,经昭通、 大关从豆沙镇入盐津县境。 山水相依奔涌出纵横的河谷。洛泽河、洒渔河在大关 境内汇于大关河,一路向北,于盐津柿子坝与东来的白水 江汇合,一条完整的朱提江由此而成。朱提江水系仿佛舞 动的缎子,将鲁甸、昭通、彝良、大关、威信、镇雄、水 富串联起来,到水富汇入金沙江,至宜宾与岷江汇合而为 长江。 盐津地处滇、川、黔、渝的腹心地带,自古就为中原 与西南的交通枢纽。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渊源,盐 津素有“滇川门户”“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美誉。 盐津作为县名,可追溯至民国六年(1917年)。《盐 津县志》载:“以黎山为界,将大关县山外之地于民国六 年(1917年)析置新县,驻盐井渡,定名盐津。”此时的 盐津县尚未包含豆沙关。而再往前的浩如烟海的皇皇史册 里,有关盐津的记载,多是只言片语,语焉未详。在浩渺 的文史烟海中,扒开丛芜繁杂的枝枝蔓蔓,捡拾串缀一些 碎片般零星的文字,我们亦能感知到盐津的文化脉搏…… 《盐津县志》载“盐津县境,三代时,《禹贡》属梁 州域,周为窦甸地,甸坝荒遐无征”。 盐津域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人类活动的?据传,*初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叫焚人,因战乱,自荆楚一带移徙 而来。僰人先民三代之前称之为“濮”,繁衍生息于以河 南濮阳为中心的濮水流域。商代初,濮人被迫南迁。西周 时,濮人广泛分布于江汉流域。春秋时期,濮人与楚人失 和,在荆楚的几番打击之下,濮人沿长江而上,直至朱提 江流域,定居下来,并建立焚侯国。自此,濮人便被称为 焚人。 从那时开始,盐津这片荒凉的峡谷地带开始燃起烟火 ,古老的朱提江留下了人类的身影。就像人类**次直立 行走眺望远方,垦荒的古先民筚路蓝缕,在瘴气弥漫、虎 豹出没的朱提江**艰难行进着。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主张得蜀即得楚的秦国大 夫司马错西取蜀地,置巴、蜀、汉中三郡。盐津有了归属 ,即秦国蜀郡。约三十年后,楚将庄踊*略巴郡、黔中郡 以西地区,直至滇池,成为历**的**个云南王。盐津 从秦国割裂出来,归入楚国版图。公元前278年,秦国重新 夺回巴郡,*占黔中郡。其时,秦国席卷天下的雄心已然 转化为经济上和*事上之硬实力。为解除东征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