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上下)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上下)
作者: 编者:赵省伟|译者:侯芙瑶//邱丽君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228.00
折扣价: 141.40
折扣购买: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上下)
ISBN: 978722913368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假如可爱的马可·波罗现在回到北京,他一定 还认得出自己笔下那座宏伟的元大都: “都城非常宏大,周长大概有24公里,每座方 形城池的墙面高6米,这么说是因为它的确是方形的 。城池四面是非常厚的夯土城墙,墙体厚达10层。 都城有12道宫门,每道门都通往一座美丽的宫殿。 都城内不仅建有宏伟壮丽的宫殿,还有很多豪华的 客栈、富丽堂皇的宅院。都城中心有一座宏伟的钟 楼,钟楼里有一口巨钟。” 但是他再也见不到当时中国宫廷给予外国人的 信任和往来上的便利了。马可·波罗旅居中国时, 可以精确地了解北京城内发生的一切事情。幸福的 时光已不再……旅行家们会为此惋惜不已,外交家 和商人们也不例外。7月份我在北京旅行时,对此深 有体会。 当人们谈论遥远的东方宫殿时,往往会使用诸 如“不可思议的宫殿”“神秘的都城”等字眼,然 而这通常是误传。不论是暹罗、柬埔寨,还是安南 的王宫,我都没有遇到任何神秘难解之事。在那里 ,我可以尽情地欣赏、了解。 而在北京,我这个旅行家就没有那么受欢迎了 ,我的好奇心也完全得不到满足。在北京,大约有 200名欧洲人生活在公使馆、银行或者教堂里。他们 就像生活在一艘永远不能靠岸、与这座50万人口的 城市毫无关系的船上。中国人眼中的这些“洋鬼子 ”自然只能给予我微薄的帮助。 是否可以说,这种感觉其实是相互的呢?清朝 人固然讨厌欧洲人,但欧洲人对清朝人同样没有丝 毫好感。这真令人吃惊,甚至可以说是遗憾。在北 京城里,人类进步所必需的不同种族间的友好关系 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丝毫没有!清朝人称欧洲人为 讨厌的蛮夷,而欧洲人则称清朝人为可恶的野人。 就像现在,可怜的清朝人被美国人的船坚炮利吓得 惊慌失措时,欧洲人还对其大肆辱骂甚至拳脚相加 。 这给人的感觉是,两个同样傲慢的种族,彼此 都无视对方,武力就成为面对面“交流”的唯一方 式。而清朝政府现在之所以会屈服,无非是因为实 力不济。假设她比欧洲强大,那她一定会彻底消灭 这些打破了自己长久安宁的“洋鬼子”。 关于清朝人口中的“洋鬼子”一词,我还想再 补充一点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丝莫名愉悦感的事情。 清朝政府与欧洲人的初次交锋发生在菲律宾。为了 抢夺巨大的经济利益,西班牙人一周之内屠杀了2万 多清朝人。 清朝人对此当然不会陌生,他们本来就习惯称 呼欧洲人为“鬼子”。也许这一补充显得过于遥远 ,但我认为却很有必要。因为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共 同生活在北京的白种人和黄种人互不理睬。我们只 能模糊地了解清朝,尤其是她的宫廷,而清朝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