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突然来袭(心理学家如何解读神秘的预感现象)
作者简介
珍妮·布朗克豪斯特(Jeanne Van Bronkhorst)在5岁的时候经历了人生的**次预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信任预感带来的警告,并善于运用预感*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她一直帮助那些体验过预感的人直面自己的人生。她是“**思维科学组织”的一员,同时也是“**梦境研究协会”的成员。她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和生活。
内容简介
**章 预感到底是什么 在人生的某个路口,你是否突然有一种短暂、模 糊、疑惑甚至强烈的 (身体反应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预感出现时呈现 在人面前的“**印 象”。它与清晰明确的计划无关,而是一种冲突印象 的蔓延。有些冲突印象, 足以把我们拉出常规的逻辑思维,让我们紧张压抑好 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无 论是什么引发预感,我们都不能忽视它。我们经常听 到一些警告的声音,感* 到一种本能的预感,产生转瞬即逝的直觉,或者知道 即将发生什么,也许我们 并不能肯定这就是预感,但我们发现,与众不同或者 极其少见的事情*能引起 我们的注意。 *常生活中的预感不仅仅需要**印象。事实上 ,真正的预感是由**印 象和“后期应验事件”共同组成的。后期应验事件可 能在**印象出现后几 小时、几天甚至若干年之后才发生,但两者之间肯定 有某种联系,并且共同构 成一个完整的预感。没有这两个条件,我们不能说自 己有过预感。 我们所熟知的大多数预感故事都有着**强烈的 **印象,即*初的警 告。它与意外事故、悲剧以及灾难之间也有着微妙的 联系。这一点导致许多人 认为,预感只能给我们带来生与死的讯息,但是研究 者们却不以为然。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观察,研究者们注意到:比起 戏剧性的大事件,许多预 感*多地聚焦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生活中 ,一些细微的预感很容易 被我们忽视,理智地说,可能是因为它们并不能让我 们陷入生与死的较量 之中。 如果说**印象不明显,或者未来应验事件不值 一提,那么我们可能不会 把两者联系起来;如果**印象在我们*常生活中掀 不起一点儿波澜,那么我 们将永远看不到它与未来事件的联系;如果两者之间 的联系吸引不了我们的眼 球,我们也没有理由停下来思考一闪而过的直觉。 我们自身对于危险的敏感解释了这一点,或者说 ,它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 预感都在意外和悲剧事件上得到了应验。我们收听一 些与危险有关的信息,因 为它们可能会威胁我们的生活,就如我们可能*集中 注意力于正在靠近的警笛 声,却听不见山雀在树上唱出的美妙歌声。 今年感恩节,我的朋友苏珊邀请亲朋好友去她家 参加一年一度的火*宴, *邀的人一般都会自愿带一些食物——酒、沙拉、绿 豆沙或者馅饼等。在感恩 节前**,在她逛完面包店要离开时,突然发现自己 隐约有一种想继续待在里 面的感觉,尽管她已经逛完了列在菜单上的所有面包 店。她本打算直接离开, 后来还是决定逗留片刻,看看能否得到*强的信号。 紧接着,微弱的冲动转变 为一个新想法:她应该再买几个馅饼。但理智很快制 止了这一想法,她告诉自 己没必要买这么多馅饼,因为她确定朋友会带着自己 做的馅饼来参加宴会。如 果在家里的茶几上放着自己买的馅饼,朋友会很不舒 服,因此她决定不再去买 馅饼。 就在第二天(感恩节)早上,朋友急匆匆地给她打 电话说:“母亲突然轻 度中风,我得陪她去医院,不能来赴宴了。”苏珊听 了表示理解,安慰了她, 还跟她开玩笑说她不来还能帮自己节省盘子和甜点呢 !挂掉电话之后,苏珊环 顾了一下厨房,无奈地笑了——她没准备馅饼。 威胁我们生活的预感*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就如 灾难和悲剧总能得到媒体 *多的关注一样。相比幸福,痛苦的事情*能引起我 们的注意。我们可以用非 常生动的细节来详细阐述悲剧,包括我们之前留意到 的任意一个警告,然而却 很少关注我们的幸福生活。 预感也是如此。如果我不得不选择一件有关预感 的轶事呈现给研究者,我 会选择*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因为戏剧性的故事*有 说服力,*引人入胜,* 能展现预感的重要性和作用。 从一开始,关于悲剧性事件的预感就*吸引我们 。我发现,现实生活和想 象世界之间的联系如此微小,我们甚至可以忽视它, 但是它隐藏的潜在危险却 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厄运*可能降临在那些平*里忽 视预感征兆的人身上。其 实,在生活中我也体验过“买*多馅饼还是一个也不 买”这类预感,但我记 得*清楚的还是有关灾难的预感。因为在这些时刻, 风险*高,我们*难忽视 其警示。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