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周恩来(伟人何以成为伟人)

大智周恩来(伟人何以成为伟人)
作者: 胡长明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大智周恩来(伟人何以成为伟人)
ISBN: 9787511274250

作者简介

胡长明,男,1965年9月生,汉族,湖南澧县人。2001年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研究室主任,现任湖南教育出版社《书屋》杂志执行主编。从1995年以来,曾单独或与人合著有《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家事图系》、《毛泽东遗物事典》、《韶山毛氏族谱》(注释本)等书稿。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关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周恩来生平思想等方面的论文60余篇。

内容简介

退避三舍 1963年4月24日,周恩来在同阿联部长执行会议 主席阿里·萨布里谈话时,阐述了中国人办外交的一 些哲学思想,其中一条原则便是“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按周恩来的说法,即你来,我先 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 。退为的是给对方以考虑的时间。这时候,将发生两 种可能:一种是有远见的人会考虑,这不是软弱可欺 ,应该谨慎;另一种是有人可能视我可欺,逼我到墙 角,我只好还击。周恩来所阐述的“退避三舍”的思 想,明显受到中国道家哲学知雄守雌、以柔克刚和传 统兵法中以静待哗、后发制人的影响,堪称道家与兵 家思想精华的综合。 早在抗美援朝时期,周恩来和毛泽东便已用这种 做法来对付美国了。当时,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警告 美国不要超过三八线,进逼鸭绿江,否则,中国决不 能置之不理。美国不听,中国再次警告。除这两次公 开警告,中国还正式通过印度向美国提出过。当时, 印度相信中国的警告,劝美国要谨慎。美国不听,一 直进逼鸭绿江,逼中国到了墙角,中国才进行抗美援 朝,而且一打就发誓要把美国赶过三八线。 1962年,周恩来又将“退避三舍”的策略用之于 印度。印度对中国人的办事作风本来有经验,但轮到 它自身却又忘记了。印度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 一,中国也一直把建立和发展中印两国长期友好合作 关系作为实行睦邻政策的重点。但不幸的是,由于边 界问题,中印关系从20世纪50年代末走上了曲折的道 路,直至发展为公开的边境武装冲突。中印边境冲突 完全是印度一手造成的,中国方面曾一忍再忍,直到 忍无可忍才予以还击。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1914年西 姆拉会议期间,英国代表背着旧中国的代表,同西藏 地方的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画出了一条非法的“麦 克马洪线”。印度独立后,竟要求以这条“麦克马洪 线”作为中印两国的国界线,这当然是中国政府所不 能接受的。对此,周恩来一贯主张中印双方认清被帝 国主义侵略的共同历史遭遇,本着互谅互让、友好协 商的方针求得合理的解决。鉴于印方态度强硬,一时 谈不拢,周恩来为表示解决问题的诚意,建议双方在 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一定的距离,建立一个非武装区 ,使双方部队脱离接触,缓和紧张局势。中国政府甚 至还单方面地执行了在实际控制线本侧三十公里内不 打枪、不巡逻、不狩猎、不越出边界活动警戒线的规 定。 但印度政府置中国政府的一切做法于不顾。从 1961年起,印度军队频繁向中国境内推进,在东段已 越过“麦克马洪线”,在西段也陆续建立了四十三个 侵略据点。这些据点有的接近到离中国哨所只有几米 的地方,有的甚至设立到中国哨所的后面,切断了中 国哨所的后路,气焰十分嚣张。印度想通过造成既定 事实的办法,迫使中国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 对于印度挑起的武装冲突,中国政府一忍再让, 命令我边防部队战士不开枪,不与印度发生武装冲突 ,印度军队向我们进逼时,我们退让。但印度置若罔 闻,视中国为软弱可欺。1962年9月20日,盘踞在非 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中国扯冬地区的印度侵略军 ,不断向中国军队挑衅进攻,打死、打伤中国几十名 边防人员。10月8日,周恩来在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契 尔年科时说:“印度可能在中印边境东段发动一场大 规模的战争。关于我们这方面,我们总是防御的。这 些年来,我们一直持忍耐克制的态度。”。但印度政 府仍不醒悟,反而更为嚣张。10月12日,尼赫鲁宣布 ,他已下令要把中国军队从他所谓的入侵地区“清除 掉”。17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开始猛 烈进攻,中国边防部队遭到严重伤亡。在忍无可忍的 情况下,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自卫反击,粉碎了印度的 入侵,并追击到传统习惯线附近。印度这才意识到中 国并非软弱可欺。中国人一向讲礼让,但同时也是不 好惹的。11月24日,周恩来在向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 说:,我们对印度有过四次忍让,但是,我们的忍让 是有限度的,原则不能让步。我们的斗争策略是“有 理、有利、有节”,退避三舍,后发制人,来而不往 非礼也。 仗打赢了,中国政府又马上发表声明,宣布边界 全线停火,并大度地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其他 军用物资一一造册登记,让印军打着绿旗而非白旗来 领回。为什么战败者不打白旗,而打绿旗呢?周恩来 解释说:打白旗意味着投降,打绿旗意味着和平,让 对方打绿旗领回被缴物资,既是给对方一个台阶,也 是表明我们与印度友好相处的诚意。将缴获的物资退 回去,是显示中国始终以两国友好睦邻的长远利益为 重。 P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