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雪天的麻雀/开明儿童文学书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童年 ——为《少年读物》作 我有许多缺点,其一 是数学低能。小小一个数 字,最简单的加和减,我 可以算老半天,还算不清 楚。有一次要算一笔账, 是一万几千几百几十几元 几角几分去除一万还剩多 少。那成串的阿拉伯数字 骇住了我,我想,太艰深 了,不行,赶快请教旁边 一位学会计的朋友。他愣 了一愣:“怎么,这还算 不出来?’’我呆呆地看着 ,听他说:“除了,一万 ,不还有几千几百几十几 元几角几分?”叫他这一 说,我才恍然大悟,可不 是嘛,太容易了!我怎么 还算不出来? 不懂数学使我吃了大 亏。我没有科学头脑,不 能条分缕析,有计划地做 事,大概跟这个缺点有关 。但像前面这样简单的算 法,我还不至于算不出来 ,为什么一笨至此呢?考 察原因,只是因为懒得用 心。仗着自己不会算,索 性对阿拉伯数字心存别扭 ,没看见它们,先抱了“ 敬而远之”的态度。原来 犯的正是自暴自弃的毛病 。 这病根还真深,是从 小种下了的。在小学校里 我就不喜欢算术,平常敷 衍了事,考试起来,一狠 心就交它个白卷。跟一般 少年一样,我有强烈的好 胜心,可是对这一门自愿 认输,而且处之恝然。如 今纵然想“老牛爬槛”,不 用想再爬上去了。 我小时候最出色的功 课是图画,老师赞许,同 学羡慕,自己也颇得意。 当时对绘画的兴致也真浓 ,到处观摩,到处学习。 乡僻处不容易找到画谱, 香烟里的“洋片”成了我最 宝爱的恩物。有一种“洋 片”,专画风景,这小纸 片上的云树山川,曾使我 反反复复作醉心的神游。 二十几年了,透过辽远的 岁月、无数人事的压积, 在我衰退的记忆里,还鲜 明地印着这些画幅:题作 《夕阳返照》的是平远的 秋林、灼灼的晚霞,临水 人家,一个村姑临流浣衣 ,双手插在水里,夕阳照 得她满脸通红;题作《渔 村夜月》的是天连水,水 连天,天上一轮圆月,水 滨一个小小人影,扳起一 张四角玲珑的大网;《歙 乃一声山水绿》,一江春 水,一痕远山,扶疏的树 影下有一叶扁舟,舟子正 悠然打桨,仿佛桨声里也 荡漾着绿意…… 如果家里能培植我, 或者我自己能够潜修苦练 ,我想我是很可能成为一 个画家的。并不是说我有 这种才分,给我自信的是 兴趣,兴趣是一切事业的 始基。 可惜后来我的兴趣转 到了看“小说书’’这方面。 我还记得,是一位善于讲 故事的同学灵活的口才引 我打开了教科书以外的书 本。第一部是《西游记》 。生字真多,词句更多不 能了然。我的办法是,看 见生字就跳过去,丢开不 管,或者自作主张替它假 定音义,这在我们那时候 的术语叫作“杀强盗”;整 句不懂的就打哑谜。情形 苦得很。但慢慢地我终于 看出了味道,虽然眼睛害 着病,见光就睁不开,还 在摇晃的烛影里看得津津 有味。 这以后,书本成了我 的密友,我不断地看,大 都是旧小说,更多的是武 侠小说,文言的也看—— 初看起来真吃力.渐渐地 也就习惯了。看见书,就 像遇见熟人,忍不住拿起 来翻弄翻弄。后来慢慢从 旧书看到新书和杂志,《 少年杂志》《小说世界》 ,然后是《洪水》《小说 月报》……从虚幻到现实 ,从令人眼花缭乱的惊奇 故事到有血有肉的人生, 我似乎忽然懂事了许多, 一个人坐在静静的院落里 ,捧着一本书,为里面的 悲欢离合笑着,流着眼泪 ,似乎全生命都浸到了书 本里。现在想来,那种快 乐的沉醉是多么动人,可 是这种情景远了,远了, 永远回不来了。 我是少年失学者,今 天能靠一支笔生活——不 仅生活,而且也自以为用 笔做了一点多少有益于人 的工作,追究因缘,应当 感谢那些书本。我就这样 开始看书,接着看报,把 报纸副刊上爱读的文章细 磨细琢地抄下来,学着思 索,学着自己动手写。 弄文艺不能孤单单地 舞文弄墨,应该什么都懂 一点。但等我明白这道理 的时候,晚了。这从小养 成的狭窄的兴趣成全了我 ,也苦了我。真是“老大 徒伤悲”,纵然我有野心 再进修一点别的什么学问 ,生活环境不允许了。例 如数学,即使最简单的, 我也只好安心做笨蛋,为 的是没有兴趣。陶行知先 生说:“做到老,学到老 ,学到老,学不了。”学 问本如烟海,年龄当然限 制不了人的努力,可是做 学问的兴趣能从小养成, 轻车熟道,到底方便得多 。 有一个故事:一位贵 妇人跑去看一位著名的教 育家,诚诚恳恳请教她的 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教 育。教育家问:“你的孩 子什么时候可以出世呢? ”妇人笑道:“早出世了, 已经一岁多了。”教育家 说:“快回去,你已经晚 了一年多。现在就开始, 也许还来得及。”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都得从小来。少年人自 以为来日方长,不妨等将 来再说。可是等到将来, 就什么都晚了,来不及了 。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九 日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