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当代论争(第2版)

知识论当代论争(第2版)
作者: [美]蒂莫西?威廉森、约翰?格雷科、弗雷德?德雷茨基 等著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99.84
折扣购买: 知识论当代论争(第2版)
ISBN: 978753278378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蒂莫西?威廉森(Timothy Williamson),牛津大学逻辑学威克姆讲席教授。 约翰?格雷科(John Greco),圣路易斯大学莱纳德与伊丽莎白?艾斯里克讲席教授。 弗雷德?德雷茨基(Fred Dretske),斯坦福大学及威斯康星大学荣休教授,目前为杜克大学研究学者(并从事不定期的教学工作)。德雷茨基近十年来的学术兴趣集中在知识论和心灵哲学领域,尤其是自我知识的问题。 编者简介: 马赛厄斯?施托伊普(Matthias Steup),科罗拉多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布朗大学哲学博士,曾担任普渡大学哲学系主任,主要从事知识论,特别是怀疑论和感知确证问题的研究。 约翰?图里(John Turri),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哲学系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论、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在多家权威哲学期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同时也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经济部青年学者奖励的获得者。 欧内斯特?索萨(Ernest Sosa),美国罗格斯大学理事会教授、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索萨教授是当代著名哲学家,除了主要从事知识论的研究之外,他在形上学和心灵哲学等方面都有涉猎,索萨教授关于德性伦理学的论述在学界有着开创性的重大影响。 "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三、 好的和坏的情形 威廉森坚持认为,感知与错误感知所共有的那些东西并不比感知本身更加基础。幸运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做出任何关于基础性的主张,而只要假定两者间存在某些共同的东西。显而易见,真实情形和虚幻情形所共有的东西,就是在两种情形中看起来像的东西。两者不仅有着相同的质性特征,而且有着同样的表征内容。两种经验似乎都做出了相同的断言。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与外部世界相比,这种现象学是更直接向我们呈现的,因为我们关于世界的意识乃是借助我们的经验而达成的。(要知道,这使得经验成了意识的媒介而非对象。)威廉森的确严厉地驳斥了那种将窄内容视作经验“真实核心”的观点。因此,我们很高兴“经验优先”的知识论并不主张这种观点。同样,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两者间存在某种共有的东西。这种共有之物——也就是使世界看起来如此这般的东西——乃是我们探寻“世界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起点。无论“窄内容”这术语或理论机制是不是探究此问题的最佳方式,看见一条红毯子是怎样的与看见一个完美的红毯子的全息图像是怎样的乃是完全相同的问题;没有任何一种认知科学能揭示出那种东西的虚假性。在好情形中,那看起来如此这般的东西以正确的方式事实地与世界相连,以至经验符号不具有误导性,因此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拥有的不仅是确证的信念,而是知识。而在坏情形中,我们虽然缺乏知识,但误导性证据本身也是有效用的。 当然,我们不应把后者的效用等同于知识的效用。但即便如此,拒绝知识优先显然也无须(在本文的情形中,也可以说不涉及)将我们自身置于“观念的面纱”之后,并把“表象”之类的东西视作主体唯一熟知的对象。我们认为,我们的观点可以与外部世界的直接实在论完美相容,它也并非某种版本的感觉予料理论(sensedatum theory)(为了给直接实在论辩护,齐硕姆修改了他的副词式观点,但他是“经验优先”的知识论者;参阅Chisholm,1989,尤其是pp66ff,另见Huemer,2001,第4章,尤其是第5节)。因此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观点并非是对怀疑主义问题过分沉迷的结果。在前述意义上的经验优先,无非是我们日常认知生活中的一个事实而已。 四、 关于不可辨别性 威廉森给出沙堆论证来反驳这样一个原则,即:“在主体不可辨别的情形中,确证乃是完全相同的。”按照威廉森的假说,不可辨别性构成了表象与确证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看来,这个从被确证的信念到感到确证之人的理论转变,是有些令人担忧的,因为这暗示了认知确证与认知责任这两个观念之间可能发生了混淆。)威廉森的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那些不幸被放在钵中的大脑对于外部世界的信念的确证程度和我们似乎是一样的,因为那是我们仅有的一些可依赖的东西。我们已经指出,我们的中心主张并不必然导致这个结果。但假设威廉森的主张是正确的,它会带来怎样的问题?威廉森认为,这个理论图景会受到沙堆论证的反驳。但其论证的一个问题在于,它假定经验不是模糊的,而是完全可以确定的。然而,早在当代经验主义发展的初期,在回应“斑点鸡问题”时,艾耶尔(Ayer,1940)和齐硕姆(Chisholm,1942)[2]都已指出,经验或感觉的特征事实上并非完全确定的(对这个问题的表征主义视角的讨论,参阅Tye,2009;关于更详细的背景,参阅Dougherty,2011)。我们并没有红色λ=072744和红色λ=072745的经验;相反,我们有的是“红的”或者“有点红”这样的经验。一切基础的证据都必定是模糊的。而即便更高阶的反明亮性(higherorder antiluminosity)可以防止这种状况,那也不会带来多么重要的结论,因为正如杰弗里所指出的: 我们可以很好地习惯于不确定的证据。 \" \"【编辑推荐】: 1.知识论研究领域的必读作品。 2.本书汇集和厘清了当前知识论学界最有影响的前沿研究中贯穿的诸多问题和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