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侧思维:认知偏差如何撕裂社会

我侧思维:认知偏差如何撕裂社会
作者: 基思·E. 斯坦诺维奇
出版社: 世图出版公司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我侧思维:认知偏差如何撕裂社会
ISBN: 9787523213827

作者简介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人类发展与应用心理学终身荣誉教授,曾任加拿大应用认知科学首席研究员。他至今已发表200多篇科学论文,出版9部著作。在一项对论文引用率的调查中,斯坦诺维奇位列引用率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25位高产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诺贝尔奖致辞中也多次引用斯坦诺维奇的研究成果。 斯坦诺维奇的经典畅销书《这才是心理学》已出版11版,被全球5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用作教材。他关于理性心理学的开山之作《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获得格文美尔教育奖,他还著有《机器人叛乱:在达尔文时代找到意义》《理商》《决策与理性》等书。 斯坦诺维奇获奖无数。他于2012年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终身成就奖,还两次获得国际阅读协会颁发的阿尔伯特·J. 哈里斯奖。

内容简介

在2016年总统选举之后,选民能够获得的关于重要议题和候选人的信息的准确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对于所谓的“虚假新闻”对选举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影响,人们展开了辩论,并开始担忧社交媒体的仲裁者会进行有偏差的新闻报道和审查。意识形态两端的人都认为媒体未能以不偏不倚的方式呈现信息。两极分化的选民似乎从截然相反的角度来看待世界。2017 年 4 月 3 日,《时代》(Time)杂志以“真相已死?”(“Is Truth Dead?”)作为封面。许多文章和专栏悲观地断言: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后真相”(post-truth)社会——《牛津英语词典》的编辑已将这个词评为2016年年度词汇。 尽管它很受欢迎,但我不会在这本书中使用“后真相”这个词语。因为有时这个词被认为在暗示我们当前的社会没有重视真相。然而,我们当前社会困境的症结并不是我们已经开始无视真相或对它变得漫不经心,而是我们在选择性地展现我们的后真相倾向。政治辩论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认为社会中的一切都是后真相的。我们真正相信的是,我们的政治敌人是后真相的。我们不会认为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一切都是假新闻,只有我们的政敌散布的新闻才是。我们相信我们的真相,相信我们的新闻。我们重视真相和事实——如果它们支持我们观点的话。 我们的社会正在遭受的其实是我侧偏差(myside bias):我们以偏向自己旧有信念、观点和态度的方式来评估、生成证据和验证假设。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后真相社会,而是生活在一个我侧社会。我们的政治危机缘于我们无法趋同于普遍接受的事实和真相,而并非缘于我们无法重视或尊重事实和真相。 在科学实践中,存在一些机制使真相得到趋同的认可,比如公开讨论确定的操作性定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带着我侧偏差来定义概念,在这种倾向下,证据不会像科学那样导向趋同的结论。 我们面临的是我侧偏差问题,而不是灾难性的全社会对真相概念的抛弃。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侧偏差已经在认知科学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理解它可能有助于减轻我们目前政治分裂的祸患。 在第一章中,我将向读者介绍一些用来研究我侧偏差的范式。我将展示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行为科学家是如何在实验室中研究我侧偏差的。我们将看到这种特定的偏差无处不在——这是已被研究过的最普遍的偏差之一。在第二章中,我将讨论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侧偏差似乎有很多负面影响,那么它是否真的应当因此被视为一个推理错误?抑或它再一次体现了存在即是合理? 虽然心理学家已经研究了相当多的思维偏差,但我侧偏差在许多方面是一种不寻常的偏差。在第三章中,我将讨论如何从各种认知能力(例如智力和执行功能)和与理性相关的思维倾向中预测大多数已经研究过的偏差。相比之下,从认知和行为功能的标准化测量来看,我侧偏差是不可预测的。此外,我侧偏差是一种几乎不具有领域一般性的偏差。也就是说,一个领域中的我侧偏差并不能很好地预测另一个领域中展现出的我侧偏差。它可谓是在个体差异层面上最不可预测的偏差之一。简而言之,我侧偏差是一种离群的偏差,它会带来重要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影响。 正是因为我侧偏差是一种离群的偏差,所以我们需要一种不同类型的模型来研究它——一种不将它与心理学家研究的传统认知能力和人格维度联系起来的模型。在第四章中,我将论证、关注后天习得信念的性质,而非认知过程的模型,为研究我侧偏差提供更好的框架。 因为我侧偏差不易从传统心理学测量中预测,所以在第五章中,我将解释,我侧偏差是如何在认知精英中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盲点的。那些认知精英(智力、执行能力或在其他受重视的心理倾向上有较高水平的人)在被问及其他众所周知的心理偏差(过度自信偏差、遗漏偏差、事后聪明偏差、锚定偏差等)时,他们常常预测自己比其他人的偏差更少。他们的这种预测通常是正确的,因为认知的复杂性与避免大多数已被研究过的认知偏差的能力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因为我侧偏差是这一趋势的例外,所以在这方面认知精英们最常对他们自己评价过高——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偏不倚,而事实上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有偏差。 在第六章中,我探讨了这种偏差盲点如何导致我们当前政治的意识形态出现极化,并且以一种令人沮丧的新趋势极化:对大学研究——作为紧迫社会问题的客观仲裁者——的信任下降。我将讨论可以做些什么来阻止各种我侧偏差的影响,这些我侧偏差导致了我们恶劣的政治,并且干扰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团结一致的能力。 ? 超级畅销书《这才是心理学》作者,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基思·斯坦诺维奇全新力作。 ? “一本写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书。”世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哈佛大学斯蒂芬·平克教授鼎力推荐。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普利茅斯大学等高校心理学教授诚挚推荐。 ?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出大跌眼镜的愚蠢选择?为什么我们会成为错误信念的“共谋”?深度分析我侧偏差为什么会导致人们陷入“错误信念的孤岛”中无法脱身。 ? 全面认识危险的“我侧偏差” ?zui奇怪的认知偏差; ?100多种认知偏差中的1个异常值; ?无处不在,且无法被预测; ?高智商、高学历人群也无法摆脱的有害盲点; ? 挑战我们的固有认知,助力重新思考与自身所持观点的关系: ?“我有权表达我的观点”只是一种保护我们信念免受挑战的策略; ?信念并不是我们的所有物,我们只是信念的“宿主”。 ? 8种避免、纠正“我侧思维”的思路,克制我侧偏差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