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衡史丛书-清季权力分野与政局纷争

论世衡史丛书-清季权力分野与政局纷争
作者: 邱涛|责编:李沁阳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96.00
折扣价: 60.50
折扣购买: 论世衡史丛书-清季权力分野与政局纷争
ISBN: 9787220133022

作者简介

邱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咸同之际清廷与湘淮集团权力格局之变迁》《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反贪制度史》(三卷本)等9部学术专著,《腐败史》等多部译著。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多项。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清季国内政治权力格局之走向 从太平天国起义以来,清后期的中国国内军事、政治局势进入 一个剧烈变化的重要时期。近代政治军事局势的剧变,决定了权力 格局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影响近代后期和现代中国的政治权 力格局的演变和走向。而中国国内政治权力格局在内外因素的交相 作用下,确实较以前发生了比较显著的变化。从全局来看,这种变 化是怎样一个走向,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 力分配究竟是中央皇权受到冲击后重新得到稳固,还是不断削弱? 按照目前学界流行的看法,从清后期开始,中央权力不断削弱和下 移,地方权力不断增强,乃至出现“督抚专政”的局面。那么,整 个清后期,即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初,中国政治权力格局的走 向真的是这样吗?仔细研究这一问题,便会感到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节 清后期国内政治权力格局的走向 一般认为,两千多年来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在清王朝遭受到资本主义强国侵略并引发大 规模的太平天国革命之前,其专制皇权是空前强大的。而太平天国 起义爆发后,清朝长期实行的高度中央集权受到巨大冲击,以湘淮 集团为首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乃至出现“督抚专政” 的局面,中央权力不断下移,这种状况持续到清末,直接导致了清 王朝的灭亡和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灭亡。 上述观点至迟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成形。罗尔纲在他 1937 年发表的《清季兵为将有的起源》一文,及其出版于 1939 年 的《湘军新志》一书中,就已经提出了“督抚专政”的观点。经过 几十年的修改,他于 1984 年出版《湘军兵志》一书,完整地提出 如下观点:第一,晚清地方督抚,在湘军将帅取得督抚职位之前 就已经出现了“督抚专政”的局面:“就以曾国藩来说,他手创湘 军,收复武、汉,威名震朝野,而当他统湘军转战江西的时候,为 了军饷,也饱受江西巡抚陈启迈的气。…… 使曾国藩用兵转饷不能 自行其志。时曾国藩又奏请于上海抽厘者一次,请拨上海关税银者 二次,都为两江总督、江苏巡抚所阻不得行。其后,曾国藩督师江 南,奏请在广东抽厘金以济军饷,也为两广总督劳崇光所持,清廷 竟为此事罢免劳崇光职而另任曾国藩一系的人物为督、抚,始得顺 利进行。当日督、抚专政的情况可以概见。”第二,关于湘军集团 崛起后,督抚专政的情况,罗尔纲提出:“晚清兵为将有的起源,始 于湘军,已如上述。但是,这种兵为将有的局面,所以会直接地影 响到政治上去而牵动了一代的政局,却是由于湘军将帅得有总督、 巡抚的地位,因为他们既擅兵柄,又握有地方上的财政、民政等权 柄,于是他们便上分中央的权力,下专一方的大政,便造成了咸、 同以后总督、巡抚专政的局面。”第三,这种趋势一直延续下去, 导致积重难返,清王朝由此灭亡:“这种局面,咸、同后,日益加 甚,到光绪末年,朝廷一兵、一卒、一饷、一糈,都不得不仰求于 督、抚。而为督、抚者,都各专其兵,各私其财,唯知自固疆圉, 而不知有国家,故康有为至以当时十八行省,比于十八小国。宣统 初元,清廷曾有中央集权的企图,计划要收回各省的政权,而积重 难返,终无成效。武昌起义,袁世凯遂得因势乘便以遂其私。”a 其后几十年间,学者们大多承此观点,作为立论的基础。如李 时岳、胡滨所著《从闭关到开放》 一书,在分析洋务运动得以开展 的国内政治局势时说:“清朝‘太阿下移’,渐次形成了内轻外重、尾 大不掉的局面,…… 这些又都是不利于清朝统治并最终促使它土崩 瓦解的因素。”b 龙盛运《湘军史稿》 认为:“湘军集团拥有的军事政 治力量,与满洲贵族为主导的清廷,已经形成双峰对峙,甚至有驾 凌而上之势。”c 近年新出的论著仍采此说。如《曾国藩集团与晚清政 局》 一书认为:“满洲贵族虽曾以武力征服了中原,而后世子孙的腐 败,却令其不得不依靠湘淮练勇来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遂致晚 清政局为之一变: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增强,兵为将有,权出私 a 罗尔纲:《湘军兵志》,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第 221、217、227—228 页。 b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第 26 页。 c 龙盛运:《湘军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年,第 289 页。 门,国家军政实权落到地方督抚手中。其实力最强的曾国藩集团,在 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国家命脉,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益趋严重。曾 国藩充任首领时,虽有功高震主之嫌,亦不过握有东南地区及直隶等 省的地方大权。而李鸿章接掌门户后,则又进而控制了中央政府的国 防、外交实权,或战或和皆其一身承办,遂成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签约 专业户。及至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清政府对外宣战,他们竟与中央政 府分庭抗礼,公开分裂,同侵略者搞起‘东南互保’。当那拉氏公开 提出废除光绪帝时,而刘坤一又上疏谏诤,结果一锤定音,再没有人 敢议废立问题。其势焰之盛,概可想见。”a 又有论著认为:“在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逐渐取得了相对独立的财政、军事 等权力,从而造成原来高度集中于中央的财权、军权的下移。…… 与 晚清中央权威衰落相对照的是,地方督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日益引人注目……‘外重内轻’的局面逐渐形成。” 一本关于晚清权力格局与变迁的历史学著作 1、内忧与外患交织,危机与生机共存,对近代中国社会走向起着历史性支配作用的晚清政治格局究竟如何? 2、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左宗棠、李鸿章等频现历史舞台,其背后所代表的集团势力与清廷中央有着怎样的关系? 3、湘淮督抚拥有如此多的行政、军事权力,为何清廷仍能牢牢占据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