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国际化

期货市场国际化
作者: 姜洋 等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期货市场国际化
ISBN: 9787521717044

作者简介

姜洋,经济学博士,曾经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主任、期货监管部主任,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等职。在从事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和监管的20年里,姜洋大力推动期货市场的规范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积极推进市场创新发展,有效促进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发挥,提升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由姜洋牵头撰写,写作团队成员还包括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相关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和业务骨干。

内容简介

案例3:中国原油期货的影响 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作为深化改革、探索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试点,原油期货确立了“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的基本思路。“国际平台”即交易国际化、交割国际化和结算环节国际化。“净价交易”就是计价为不含关税、增值税的净价。“保税交割”就是依托保税油库进行实物交割。“人民币计价”就是用人民币进行计 价、结算,同时接受美元等外汇资金作为保证金。 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成功推出,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在对外 开放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运行平稳,参与主体逐步多元化,境外投资者已经顺利开展交易,市场流动性日趋增强,与全球油价保持着较好的联动性,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初步显现。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原油定价体系经历了跨国石油公司的殖民定价、OPEC的官价、以市场 供需为基础的多元定价、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石油定价四个发展阶段。 1.跨国石油公司的殖民定价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油价。西方“七姊妹”跨国石油公司凭借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租让协议”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绝大部分石油资源,如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三国全部国土内的石油开采权均被瓜分,伊朗、巴林、沙特阿拉伯70%以上国土内的石油开采权被瓜分。跨国石油公司开采的原油绝大部分被用于本公司的下游产业,生产经营高度一体化,这种自产自销的模式使得原油价格全由这些公司决定,一般不需要第三方参与价格协议。同时,国际原油定价方式在1945年以前是美国墨西哥湾加成定价,1945年以后是阿拉伯湾加成定价,直到1950年首次出现了跨国石油公司用以标定来自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利比亚原油离岸价格的标价。此后,跨国石油公司将由其单方面决定的石油价格强加给中东产油国,因此可以说,二战以前3美元/桶的油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殖民价格。 2.OPEC的官价 二战以后,中东各国民族主义意识觉醒,开始争取与西方大石油公司进行利润分成,并陆续展开了争夺石油开采权和价格决定权的运动。1960年,OPEC的成立标志着当时决定西方世界石油成本的控制权开始逐渐向OPEC转移。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国家为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开始减少石油产量并对美实行石油禁运,当年12月OPEC将原油价格从3美元/桶左右上调到10美元/桶以上,触发了二战后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均遭受重创。跨国石油公司被迫取消了它们在OPEC国家的原油标价,原油价格已变成OPEC的官方销售价格,即官价。 3.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多元定价 1980年以后,美国、西欧、日本等石油进口国鉴于石油危机对经济的严重威胁,开始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减少对石油的需求。同时,高油价刺激了它们在世界各地寻找石油的积极性,从1979年到1985年间,非OPEC国家的产量逐渐超过了OPEC国家。市场供大于求使得OPEC的石油产量从1979年高峰期的每天3100多万桶削减到1985年夏天的每天1450万桶左右,这主要是OPEC实施“限产保价”政策的结果。然而,限产保价政策并未取得积极效果,沙特阿拉伯阻止油价下降的限产策略被其他成员国连续超配额生产的行动所破坏,油价仍在缓慢地下降。沙特阿拉伯被迫放弃了“限产保价”政策,并采取了以净回值为基础的原油折价方法以提高市场份额。OPEC其他成员国纷纷仿效,导致1986年的油价暴跌至10美元/桶以下。石油供应过剩、油价暴跌的“反向石油危机”标志着OPEC单方面决定石油价格长达10多年的历史已经结束,世界石油市场进入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多元定价阶段。 4.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石油定价 20世纪80年代,国际石油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的出现,无疑是西方国家通过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完善以市场供需为基础、通过交易形成价格的机制,以削弱OPEC国家对油价的控制,从而谋取石油定价权的重大战略举措。20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推出了Brent远期合约,1988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推出了以该远期合约为清算基础的Brent期货合约,今天该合约的交易价格已成为中东地区与欧洲原油贸易的定价基准(2001年,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被洲际交易所收购)。1983年,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推出了WTI期货合约,今天该期货合约不仅是中东地区与美国乃至整个美洲地区原油贸易的定价基准,而且是全球原油价格最重要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5.全球原油定价机制的现状和特点 由于原油产地不同,原油的品质也不尽相同。以期货市场为主导定价就是以一种或几种基准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从而确定最终价格,基本公式为:原油结算价格=基准价+升贴水。基准价通常并不是某种原油某个时间点的具体成交价,而是根据成交前后一段时间的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或某报价机构的报价计算出来的价格。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三大基准原油分别是WTI、Brent和迪拜/阿曼原油。北美原油或销往美国的原油一般以WTI计价,西非、西北欧原油一般以Brent计价,中东、俄罗斯的部分原油以迪拜/阿曼计价。 在上海原油期货推出之前,基准价一般都源于生产方,上海原油期货的推出打破了这一局面,上海原油期货与WTI和Brent原油期货最大的不同是其代表了消费地的价格,反映的是中国乃至亚太市场的供需关系。 上海原油期货的运行情况 上海原油期货上市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总体呈现出“交易平稳、结算流畅、交割顺利、监查严格、风控到位、舆论正面、功能初步显现”的良好态势。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计307个交易日,上海原油期货累计成交4659.79万手(单边,下同),累计成交金额为21.71万亿元;日均成交量已超过15万手,持仓量超过2.4万手;目前,上海原油期货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WTI和欧洲的Brent的 第三大原油期货。 上海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为10万手。境外原油期货日均成交量达到5万手,WTI用了约3年时间,Brent用了约5年时间。同时,上海能源期货全市场开户数量稳步增长,客户总数已超过7万个,境外客户开户数超过130个。境外投资者主要来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英国、开曼群岛在内的四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上海原油期货已初步发挥其功能。一是2018年3月下旬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与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石化)签署了总计600万桶(每月50万桶)的一年期(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执行)原油贸易合同。这是第一笔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的现货原油贸易,消息披露后引起了境内外广泛关注。随着该笔交易的执行及其效果评估,上海原油期货实物交割业务的正常化运行,市场交易规模和持仓规模的同步扩大,预计会有更多原油贸易将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二是2018年10月中旬,联合石化出售了35万桶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的原油现货,买方为山东独立炼厂、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计价方式为2018年12月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加上升贴水,这是中国石油市场首次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作为现货贸易的基准价。三是国际能源署、OPEC等国际机构都高度关注上海原油期货并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普氏能源资讯、阿格斯等报价机构已取得上期所网页信息授权,在其发布的产品中增加了上期所原油期货价格数据,同时增加了对上期所可交割油种亚洲到岸价的评估。 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是中东原油运送至中国沿海的到岸价,因此上海原油期货价理论上等于“阿曼原油价格+运费+保险+其他杂费”。路透数据显示,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中东至中国沿海的运费平均约1.3美元/桶,保险费约0.03美元/桶,两者之和为1.33美元/桶,明显高于同期上海原油期货与阿曼原油期货0.73美元/桶的价差,反映了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是合理的且相对被低估的。 此外,从2018年10月起,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修改了销往亚洲的原油的官价公式,由普氏迪拜原油期货价格和普氏阿曼原油期货价格的均价修改为普氏迪拜原油期货价格和迪拜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价格的均价,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首次修改定价基准,沙特阿拉伯将期货价格纳入定价公式也表明,期货的定价功能进一步得到了认可。迪拜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价格与上海原油期货存在高度联动性,随着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交易和期货功能的逐步发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成为全球24小时亚洲时区价格基准的补充指日可待。 思考与总结 作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为后续的铁矿石、PTA等期货品种的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自由贸易体系受到冲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国内经济虽然整体运行平稳,但稳中有变,长期积累的隐患有所暴露。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必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三大基本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加强市场监管,积极推进“穿透式”监管,筑牢风险防范底线。在现有原油、燃料油、沥青、PTA等能源化工类期货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着力构建完善的品种体系,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能源系列期货品种的上市,努力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产品定价中心。 1、专业团队整理的一手资料。 本书课题组牵头人姜洋长期从事期货市场管理及监管工作,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期货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撰写本书期间,课题组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闭门交流会等形式,收集并融合了很多专业意见。 2、立意深远的详尽政策建议。 本书综合了期货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的意见,就期货市场国际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并倡导做好顶层设计,把期货市场国际化与国家经济安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