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孟子/永远的经典
ISBN: 9787500860334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业,可以说 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孔子的学生,都没有说过他们的事, 所以后世都没有流传,臣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王如果 一定要我说,只好说一说用仁义思想来称霸天下的道 理吧?” 宣王说:“要有怎样的德行,才可以称霸天下呢 ?” 孟子说:“保护百姓就可以了,没有人能够抵挡 得住。” 宣王说:“像我这样子,能够保护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保民呢?” 孟子说:“曾听过王的臣子胡龅说:‘有一天王 坐在堂上,有个人牵着牛经过堂下。王见了,就问道 :牛牵到什么地方去?’牵牛的答道:‘将要用它来 衅钟。’王说:‘放掉它吧,我不忍心看它那种恐惧 发抖的样子,好像没有犯罪就送它到死地。’牵牛的 答道:‘那么要废弃衅钟的仪式吗?’王说:‘怎么 可以废呢?用羊掉换它吧。’不知道有这事吗?” 宣王说:“有的。” 孟子说:“这个仁心就足够统一天下了。百姓都 以为王是吝啬,臣早知道王是不忍啊?” 宣王说:“不错,确实有百姓这样疑惑的。齐国 土地虽然狭小,我又何至于吝惜一头牛?就是不忍看 它那种恐惧发抖的样子,好像没有犯罪就把它送到死 地去,所以才用羊掉换它。” 孟子说:“王也不必奇怪百姓疑王太吝啬,你用 小羊换大牛,百姓怎么知道王是因为不忍呢?王若是 可怜牛的无罪而被送到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分 别呢?” 王笑道:“这是什么心理呢?我不是吝啬一头牛 的费用,才拿羊去换了它。照这样看,百姓说我吝啬 ,也是应该的。”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却是仁术啊,只因王见 着牛没有见着羊的缘故。君子对于禽兽,见它的生, 就不忍看见它的死;听它临死的哀鸣,就不忍再吃它 的肉。所以君子必定把厨房隔离得远远的。” 宣王高兴地说:“《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 心事,我可猜测出来。’正是说的夫子您啊。我已经 做了,可是追想起来,总是想不出它的道理,经您一 提示,恰合我意,使我心怦怦地跳动,究竟这心如何 合于王天下的道理呀?” 孟子说:“有个人向王报告:‘我的力气足够举 起三千斤的重量,却不能拿起一根鸟毛;我的视力能 见秋毫细微的末端,却看不见一大车的薪柴。’王能 够相信他吗?” 宣王说:“当然不信。” 孟子说:“现在王的恩惠,足以加到禽兽身上, 可是功德却不能施及到百姓身上,这是什么缘故?拿 不起一根鸟毛,只因他不肯用力;看不见一车薪柴, 只因他不用眼力;百姓不能被王保护,只因王不肯用 恩惠啊!所以王不能统一天下,只是不肯做,而不是 不能做。” 宣王说:“不肯做和不能做的情形,有什么不同 ?” 孟子说:“夹起泰山,跳过北海,对人说‘我不 能,’这的确是不能;要对尊长行个鞠躬礼,对人说 ‘我不能,’这是不肯做,并不是不能做。所以王之 不能统一天下,不是夹起泰山、跳过北海的一类;王 之不能统一天下,是对尊长行鞠躬礼的一类。王只要 先尊敬自己的父兄,然后推及到尊敬别人的父兄;爱 护自己的子女,然后推及到爱护别人的子女,这样平 治天下,如同转运小弹丸在手掌上了。《诗经》上说 :‘文王先做个好榜样给妻子看,再推及到兄弟宗族 间,再进到家族和邦国。’这是说把仁心推置到百姓 身上罢了。所以能够推行恩德,就可保有天下;如果 做不到,连妻子儿女也得不到保全。古代的圣王,之 所以能够大大地超过常人,没有别的,只是将他仁心 推广到所做的事业上罢了!现在王的恩惠足够加到禽 兽的身上,可是功德却不能施及百姓的身上,这独独 是什么缘故?用秤砣来称,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丈 尺来量,才知道物体的长短;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 人心更是重要。请大王细细地度量一番,也许大王还 想发动战争,危害将士,结怨诸侯,然后心里才痛快 吧?” 宣王说:“不是,我怎么会以这为痛快?不过我 想要求得一个最大的愿望。” 孟子说:“王的最大的愿望,可说给我听听吗? ” 王只笑着不肯说。 孟子说:“王是为着肥美的食物,不够口腹享受 吗?轻暖的衣裘,不够穿在身上吗?还是为了华丽的 色彩,不够眼睛观赏吗?美妙的音乐,不够耳朵听闻 吗?我想这些东西,大王的群臣皆能够供应了!难道 真为这些吗?” 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这些。” 孟子说:“那么王的最大愿望,就可知道了:是 想开拓疆土,使秦、楚来朝见您,君临天下,并且安 抚四夷。可是用这样的作为,追求这样的愿望,就像 攀上树木去捕鱼一样了。” 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要比这更严重些。攀上树木去捕 鱼,虽得不到鱼,也没有跟来的灾祸;像用这样的作 为,追求这样的愿望,用尽心力地做下去,后果将不 堪设想。” 宣王说:“能具体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譬如邹国人和楚国人打仗,王以为哪 国胜?” 宣王说:“楚国人会胜利。” 孟子说:“小国本不可以敌那大国,少数本不可 以敌那多数,形势弱的本不可以敌那形势强的。四海 之内,方圆千里的土地共有九份,齐国四面聚拢起来 ,只不过九份中的一份;若用一份来征服那八份,那 和邹国抵抗楚国有什么分别呢?我想王还是该从王道 的根本上着手。现在大王如果发布善政,施行仁德, 使天下做官的,都想来到大王的朝廷;种田的,都想 耕稼在大王的原野里;商人都想把货物藏在大王的市 场上;旅客皆想出入于大王的道路上;天下有怨恨他 的国君,皆赶来向大王诉述他们的痛苦。像这样,还 有谁能阻止他们不来归服呢?” 宣王说:“我很昏乱,虽不能达到这个地步,希 望夫子助成我的志向,明白地指导我,我虽不聪敏, 请让我尝试一下。” 孟子说:“没有恒久的产业,还有恒久不变的善 心,那只有士人才能够这样。那些百姓,没有固定的 产业,也就没有恒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恒久不变 的善心,种种放荡邪僻的坏事,就没有不做的。等到 犯了罪,这才跟着处罚他,这等于是预设罗网陷害百 姓了。哪里有仁君在上位,却做预设罗网陷害百姓的 事呢?所以明君制定百姓的恒产,必使他们上足以侍 奉父母,下足以养活妻儿;丰年可以终生吃得饱,荒 年也能避免死亡。然后促使他们一心向善,所以百姓 听从教化便容易了。现在所制定的恒产,使他们上不 足以侍奉父母,下不足以养活妻儿;丰年还要一辈子 吃苦,荒年更是免不了饿死逃亡。这样,他们只求免 于一死,还怕力量不够,哪里有闲空研习礼义呢?王 真想实行仁政,就该回复到王道的根本上去:使百姓 有五亩宽大的住宅,宅旁种桑养蚕,五十岁的老人, 可以穿绸衣了;鸡、狗、猪的畜养,不要误失它们孕 育的时间,七十岁的老人,日常可以吃肉了:再配给 每家百亩的田,不要剥夺他们耕种的时间,八口的家 庭,就可以不受饥饿了。同时加强办理教育,反复地 用孝悌的道理化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 致负戴在道路上奔走了。老年人穿绸吃肉。年轻人不 受饥寒,像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从来没有的。 ” P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