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需要改变什么(精)

怀孕需要改变什么(精)
作者: 刘旸 著 曾小兰 陈颖瑶 绘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20
折扣购买: 怀孕需要改变什么(精)
ISBN: 9787100202916

作者简介

刘旸,细胞生物学博士,果壳联合创始人。网名桔子帮小帮主,网友亲切地称她为桔子。植物科普达人顾有容之妻。桔子与顾有容共同创作系列植物短视频“花日历”几十期,在微博、优酷等平台播放量上百万,获得中国科协2014年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视频类)。

内容简介

吃辣的妈生吃辣的娃? 我和顾有容开发出很多方式,用来检验娃是不是亲生的。去川西时调侃说:“要是娃有高反肯定不是亲生的!”看米兜无忧无虑地趴在小床上,说:“对猫过敏就不是亲生的!”街上看到小胖娃说:“要是长这么圆就不是亲生的!”在家吃饭时说:“不吃辣就不是亲生的!”如此种种。矮子里拔将军,也就最后这条还科学一点。 口味就像文化,在一个地区代代相传。这和后天培养有关,小朋友开始吃固体食物时能吃到的只有本地风味,过段时间必定形成喜好。但科学家也推测:小娃自己还不能吃之前,妈妈就能通过羊水和奶水,让小娃预先感受到她吃下食物的味道,这样小娃出生后就不会排斥这些口味,“熟悉就是好”嘛。这个猜测其实在几百年前就有更大胆的衍生版本,人们觉得妈妈通过乳汁不仅能给宝宝营养,还能把情绪、气质甚至智慧传给宝宝……母乳喂养“神通广大”! 生命的开始不是降生,而是受精卵在子宫里着床的一刹那。胎儿实在太喜欢这个让自己从无到有的环境了,随着各种感官不停接受刺激,也奠定了很多喜好,比如喜欢妈妈和子宫里的声音,喜欢被抱紧的感觉,还有味道。胎儿的味蕾在孕早期就开始发育了,六七个月的时候差不多形成。这时的胎儿还会进行吞咽练习,把周围的味道吞到嘴里。 在一项科学实验中,如果让出生3 天的新生儿闻自己待过的羊水味,他们会很感兴趣,脑袋好奇地扭过来闻;要是闻到别家宝宝的羊水味就没那么喜欢。羊水味甚至能和奶味媲美,给出生2 天后的小娃闻自己的羊水味和妈妈的初乳味,婴儿对羊水和奶水是一样喜欢的。只是随着吃的奶多起来,他们对奶会偏心,4天大时再把妈妈的奶和羊水摆在面前,奶的吸引力就更大,小脑袋扭过去闻好半天。这不难理解:孕晚期羊水里都是自己的尿,奶多香啊! 主要组成都一样,自己的羊水为什么比其他宝宝的好闻呢?这是由于妈妈们吃的东西不一样,把羊水调配出了不同口味,比如大蒜味、咖喱味、薄荷味,等等。 一些欧洲科学家利用了法国大餐里经常使用茴芹的便利,在本地组织一些准妈妈做实验。一组在宝宝出生前两周吃茴芹点心,一组不吃。茴芹在中国没有什么认知度,它和茴香、香菜、芹菜一样都是伞形科植物,在欧洲菜系里是一种有个性的佐料。说到这里,大家就能理解科学家为什么要用茴芹做实验了。我小时候见到有的同学中午吃到一半突然出去吐,当时看得目瞪口呆,后来才知道茴香、芹菜的味道,是很多人天生无法接受的。 回到茴芹实验,吃或没吃茴芹点心的妈妈的宝宝们出生后,没吃任何东西就被科学家做味道测试,也就是拿棉棒沾味道给他们闻。结果,喜欢茴芹味道的宝宝看上去充满食欲,他们的妈妈正是孕期吃茴芹点心的。其他宝宝的妈妈都没吃过,宝宝摆出一副七扭八歪的嫌恶表情。 科学家不能靠主观判断,而是要依赖数目字管理。他们用摄像机捕捉下宝宝们的表情,把面部拆分成不同部位进行统计,尤其是那些公认是婴儿表达厌恶的表情,包括压眉毛、皱鼻头、抬上嘴唇、撇嘴角、抻嘴唇、张大嘴、扭头。而嘴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吸、舔、嚼、咬,则被视为喜爱这个味道的指征。 统计出的结果显示,不管是刚生下几小时还是出生4 天,如果出生之前妈妈吃茴芹点心,那宝宝也比较能接纳这种刺激性气味。 胡萝卜是另一种在小朋友圈中臭名昭著的食物。科学家做了和茴芹类似的实验,这次是让孕晚期的准妈妈在生宝宝前的3 周,每周4 天喝300 毫升胡萝卜汁,另一组准妈妈喝水。宝宝几个月大之后喂胡萝卜汁味儿米糊,喝大量胡萝卜汁的妈妈的宝宝,基本上对胡萝卜味儿米糊不怎么厌恶,从他们的表情就能看出来,而且喝得更快、吃得更多。 顺便说,如果妈妈在哺乳期照这个剂量喝胡萝卜汁,几个月之后,宝宝也更能接受胡萝卜味儿的辅食,说明胡萝卜汁让妈妈们的奶也变成胡萝卜味儿了。 准妈妈吃的东西,都能跑到羊水里吗?当然不是所有,至少很多食物里的大分子,比如蛋白质,就早被“切成”碎末,找不见原本的姿态了。但一些穿透力强的小分子,确实有可能“保留全尸”,循环到羊水中去。 闻味为实。医生们曾在一些准妈妈去做羊水穿刺前45 分钟让她们吃下大蒜油胶囊。穿刺出羊水后,让闻味陪审团鉴别。据报告,吃了大蒜油的准妈妈羊水味道更浓,甚至被某些人鉴定出是大蒜味羊水。这样的羊水被胎儿吞进吐出,没出生就已“尝过”大蒜,出来之后应该更容易适应大蒜吧。 你恐怕能看出来,上面实验讨论的都是奇葩味道。人类经过漫长的演化,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味道喜好,比如不用教就爱甜味和咸味,前者暗示食物可提供能量,后者有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钠。但人们能喜欢苦、麻和辣却是后天“锻炼”的,或者源自对刺激的追求,所以不能指望婴儿一出生就可以欣赏了。上面提到的胡萝卜和茴芹的味儿,也不是最基本的那些安全喜人的味儿。因此,如果咱们尝试从演化的角度来解释,妈妈能通过羊水和奶水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宝宝,就好像在说,你娘都吃了这么多,回头你也吃不死!这么一想,漏些味道到羊水里,至少还算不坏吧。 最后,吃辣的妈真的要生吃辣的娃?事实上我翻了半天文献也没见到有人研究,也没人研究辣椒素究竟会不会跑到羊水里去。我和娃他爸探讨了一下,认为这个结论恐怕是经不住考验的。因为辣椒素主要的作用是刺激黏膜,大量摄入时,能通过调节离子通道让消化道里液体更多,从而改变消化机能甚至造成腹泻。这样,辣椒素基本上从另一端开口排出去了,会让人屁屁疼,不会有多少被吸收到血液循环里并输送给胎儿。 很多人还问孕期吃辣椒是不是安全。你看世界上那么多离开辣椒不会做饭的民族——泰国、印度、墨西哥,还有中国大片地区——都生生不息……只不过,三十几周孕检时,医生看了我的尿样,说有一点感染迹象,让我暂时不要吃辣。后来我猛喝水,并没告别辣椒,几天后也一切正常了。 果壳联合创始人、医学科普大V、二胎妈妈刘旸(网名桔子),写给准妈妈的知心话。用漫画解读孕产知识,缓解孕期焦虑,让怀孕成为幸福的经历 。“孕妇不能养猫”“不许喝咖啡”“别吃冰淇淋”“怎么还化妆啊”“多喝骨头汤,补钙”“千万别用微波炉,有辐射”…… 无论是叱咤职场的女强人,还是学霸附体的优等生,刚刚升级为准妈妈时,都会在惊喜之余而感到焦虑不安和手足无措。可是这些口口相传的禁忌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怀孕了,究竟需要改变什么? 对付焦虑的最佳方式是获取知识。果壳联合创始人、医学科普大V、二胎妈妈刘旸(网名桔子),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中国女性最关心的孕期问题,用可靠的科学数据化解那些关于怀孕的迷思和谣言。 * * * 如果你正在备孕或处于孕期,面对身体的种种变化和亲友们的众多建议,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你的伴侣正在孕育宝宝,你想更好地理解她的感受,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与支持; 如果你想为怀孕的闺蜜舒缓情绪,或是为即将转换身份的她准备礼物—— 那么阅读这本书都将是不二之选。 * * * ◎聚焦国内准妈妈最关心的问题,医学科普大V陪你一起研究“生” ◎特邀医学背景插画师绘制治愈系漫画,让你在会心一笑中收获知识 ◎贴心附上待产及产后物品清单,说明产品使用场景,理性购买不闲置 ◎精装小开本,轻巧易翻阅;优选纸张,环保印刷,触感温润不伤眼 ◎吴欧、徐蕴芸、游识猷等多位科普达人联袂推荐 让怀孕成为幸福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