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当精神科医生
作者简介
杨伊德,本名杨军,安徽芜湖人。
·安徽医科大学神经药理学博士,前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教授,正研究员,安徽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0年赴美博士后留学,从事神经药理学和动物行为神经影像学研究,后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精神科学系助理教授。
·2007年进入美国西达赛奈医学中心(Cedars Sinai Medical Center),接受精神科住院医生专业训练。
·?美国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ABPN)认证执业精神科医生,现任美国洛杉矶郡精神卫生部主治医生,阿罕布拉市心理精神咨询中心主任。
·洛杉矶安徽学者联谊会副主席。
内容简介
作者序
这本书写的是我在美国行医,从住院医师开始至今,近 20年的临床故事以及心得感怀。在许多非专业人士眼里,精神学科都有一些神秘或令人困惑的影子,人们难免对其产生误解, 甚至心生畏惧。其实精神学科非常接地气,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在我们精神科,绝大多数临床病例是常见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疾病,真正有精神症状的病患不到临床病例的十分之一。
许多人一直搞不清楚精神科和神经内科的区别。从前我在国内的时候,因为精神科学发展相对滞后,人们往往把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最简单的区别就是,精神科调整的是人体的神经认知功能,而神经内科治疗的是具体的神经损伤病变。对于精神疾病,大众有误解,患者也无所适从,求医时摸不清门槛,神经内科往往成为精神病患者寻求帮助的第一科室。于是,神经内科的医生们也不得不承担了精神科治疗的部分责任。
我毕业于国内的医学院校,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科学研究。到美国后,我决意参加美国职业医生资格考试。作为世界大国,美国虽然称霸世界,十分蛮横,但好在它的许多科学领域还是讲究公平竞争的。非美国医学院毕业生的学历资格在美国是被承认的。你想在美国行医?可以 ! 你无须再读一次学费高昂且门槛很高的美国医学院,但你必须和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起过五关斩六将,参加一轮又一轮残酷的医学考试。考试合格后,你才有资格申请参加全美范围内住院医师的培训。申请获批准后,你还要自费飞到美国各地,接受每家医院的面试。院方要看你的成绩和背景,还要看你过去接受的医学训练。接下来,主考官要问你的动机,考察你的兴趣,观察你与人接触的方式,评估你是否有做一名真正医生的潜能和素质。官方资料显示,在美国申请参加职业医生资格考试的中国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中,只有 2.1% 的申请者最后完成了艰苦的训练,取得了在美国行医的资格。
我放弃了不太合适自己的科研工作,转行做了一名临床医学工作者。我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救死扶伤,直接服务于社会,挽救生命和灵魂。冥冥之中,我觉得上苍听得见我的祷告。我非常珍惜这个灵魂再生的机会,脚踏实地治病救人,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生命和康复,用心倾听他们郁结不解的烦恼,细心地进行疏导,让他们有一个安全发泄悲苦、倒负面情绪的机会。
在这本书中,我收集了 18 个不同的临床故事,在讲述每个故事之前,我会用一两个小故事做铺垫。我希望用这些故事给广大的读者科普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在每个故事里,我会在人物互动和故事发展中,点出几个常见的临床精神心理疾病的特征、诊断和治疗。我也想借助故事里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介绍在不同社会文化制度下,精神心理疾病发生发展、医疗救治规范、社会保障特色、法律人情斗争以及医患之间和医疗团队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总之,我想尝试用文学的笔墨和尽可能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介绍专科医学知识,介绍不同地域的医疗文化、传统观念和艰难民生的现实冲突。在这些故事里,我尽可能不直接表达好坏对错的主观观点,而只是通过故事的叙述和人物间的互动,展现真实的生活。读者读罢可以自己品味,做出自己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