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星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文学论丛
作者简介
胡家峦,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美国尼苏达大学英语系访学。多次赴英、美等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曾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历史的星空 (一)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宇宙论 英语中的“宇宙”(cosmos)一词源于希腊文 (kóσμos),原意为“秩序”和“装饰”。公元 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采用这个词来 指形状匀称和谐、具有界限的宇宙;与之相对的则 是无形的、无限的混沌。传统的希腊宇宙论强调宇 宙的秩序、有限性和持久性。这一宇宙论统治了西 方思想几乎长达两千余年,直到17世纪中叶被新兴 的哥白尼学说所推翻。传统宇宙论侧重从大宇宙和 小宇宙(人)的角度来阐明一切存在的构成以及它 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对于这种宇宙论的描 述始终是相互一致的。这些论述主要来源于几部重 要的经典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柏拉图的《蒂迈欧 篇》(Timaeus),它描述了世界的创造以及大宇宙 和小宇宙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天体论》(On the Heavens)、《物理论》(Physics)、《形而 上学》(Metaphysics)、《产生与腐朽论》(On Generation and Corruption)和《灵魂论》(On the Soul),这些著作描述了对运动、作用、生成 、腐朽、稳定和变化的观念。亚里士多德从运动规 律出发,认为万物皆倾向宇宙的中心,到达地球便 静止不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地球中心”说 ,又称“地心说”“地静说”或“天动说”。其他 经典作家也对这一传统宇宙论做出了贡献,如托勒 密(2世纪)在天文学方面,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公元前460?-前360?)和迦伦(130?-200?) 在医学方面,斯特拉波(公元前637-公元217)在地 理学方面,以及普林尼(23-79)在自然史方面的贡 献等。 但是,在这些作家中,应当特别提及的是亚历 山大里亚时期的天文学家托勒密。他是希腊文化最 伟大、也是压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亚里士多德 宇宙论为基础,进行了一次天文学的综合研究,写 成了《至大论》等十三部著作,但流传下来的只有 下面十种: 《至大论》(Almagest) 《实用天文表》(Handy Tables) 《行星假说》(Planetary Hypotheses) 《恒星之象》(Phases of the Fixed Stars ) 《四书》(Tetrabiblos) 《地理学》(Geography) 《光学》(Optics) 《日晷学》(Analemma) 《平球论》(Planisphaerium) 《和谐论》(Harmonics) 托勒密从天文学角度确定了“以地球为中心” 的宇宙结构。至此,从毕达哥拉斯起,经柏拉图和 亚里士多德,一直到托勒密,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心目中的宇宙图景是什么?他们普遍遵循的诗学原则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