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作者: 华杉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89.90
折扣价: 52.20
折扣购买: 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ISBN: 9787559482495

作者简介

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中国知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畅销书作家。 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余年来出版了四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华杉讲透系列”畅销百万册,已经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的标杆品牌。 华杉与弟弟华楠共同创办的两家公司: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和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均在各自领域享有国际声誉。

内容简介

“格物致知”是王阳明对儒学最大贡献 说到王阳明的思想,大家能脱口而出的,是“致良知”“知行合一”“阳明心学”,不过,整个思想的起点,或者说本书的“文眼”,在于“格物致知”四字,把这四个字理解了,才能理解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传习录》多处讨论“格物致知”,我特意把它提出来,在序言中加以说明,帮助读者阅读本书。 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大学》是儒学入门之书,阐明了儒家关于学习的内容、目标和为学的次序途径,是为整个学习开“纲目”的——“三纲八目”——三纲领,八条目。有了纲目,才知道儒学的框架和结构,后面的学习才有一个归拢处。不搞清楚纲目,后面就是一盘散沙,拎不起来。《大学》一书的全部内容,就是讲解三纲八目。 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就是八条目的前两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它们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大学》第一章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明明德于天下,就是平天下了。你要想平天下,必须先实现治国;要治国,必须先齐家;要齐家,必须先修身……依次一直到格物。也就是说,格物是致知的必要条件,致知是诚意的必要条件……一直到平天下,依次都是必要条件关系。 反过来,只要你格物了,就一定能致知;只要你致知了,就一定能诚意;只要你诚意了……一直到平天下,依次都是充分条件关系。 关键就在这里,八条目是八步修行打通关,只要你过了第一关,后面七关就全部自动打通!功夫不是太简易了吗!正如王阳明所说,如此简易洒脱! 朱熹的意思,格物致知就是即物穷理,如果你没有把天下万物都研究透,你的“知”就还没有穷尽。必须用力日久,万事万物的表里精粗没有没研究到的,才能达到“知之至”。 所以,朱熹的“格物”,就是研究事物;“致知”,是达到“知之至”,是“至”,不是“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先格物致知才能诚意正心,而格物致知是要搞清楚全部万事万物,那格物致知永远完不成,诚意正心后面的步骤就永远开始不了。 王阳明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说朱熹错了!格物致知的格,不是研究,而是“格正”,是一个格子,是一个是非善恶的标准。物呢,就是你每天遇到的,要处理的每一件事物,那事物来了,你就拿出是非善恶的格子往上面一套,套得上,就是“是”,是“善”,就去做;如果套不上,就是“非”,是“恶”,就不要去做。这样,每一件事的是非善恶,都了了分明。这就是“致知”,是致良知。良知自然会知,你自己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 知道该怎样,那么该怎样就怎样,这就是诚意。有这个诚意,心就正了,不会“心不正”,不会跑偏,心安理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全都没问题了。这个思想,最后总结为王阳明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说:格物,就是《大学》实际下手的地方,彻头彻尾,从初学到成为圣人,就这一个“格物”功夫而已,并不只在入门的开始有这一段。 所以可以理解为,格物就是儒家修养的全部!你从小就可以练。比如上小学一年级,上课了,这上课,就是一物,把是非善恶的标准往上面一格,应不应该认真听讲?应该!那么就每堂课都认真听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件事你都格物致知,按着正确选择去做,那么要想学不好都难! 作为成年人,现在每天的问题是吃饭吃多了吃出肥胖三高,喝酒喝多了伤身体,你也每一筷子都格一格,这一口该不该吃?每一杯酒都格一格,是不是不该再喝了?然后按正确的去做。你的身体健康也不会有问题了。 在你的整个一生当中,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事实上你都清楚何为正确的做法,这就是良知。你格物致知,全都依据良知处理,就是圣人!不可能不是圣人! 就这么简单,把这个原理理解了,就可以读王阳明了,什么“致良知”“知行合一”,就跟“1+1=2”一样简单。 华杉 2023年12月19日 于华与华办公室 ◆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终于读懂阳明心学! ◆ 新版全文审校,新增作者再版序 ◆ 逐字逐句讲透,这回真正透彻理解阳明心学! ◆ 讲透《传习录》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 学“阳明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 ◆ 收录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 ◆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 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 ◆ “华杉讲透系列”畅销百万册,已经成为历史普及读物中的标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