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豚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雅俗轩墨馀脞录(精)
ISBN: 9787511024244
名字的质量:人名感言三题 以《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于世的清代 大学问家袁枚说,“人之所以异于**者,以其好名 也”。注重名声、名气、名誉,是人的一种美德。不 过,无论英名、美名、芳名、威名还是名士、名流诸 名人,首先都必须有其自身的名字,否则人群无以分 别个体的人,名誉也就没有了着落。因而,中国人历 来很讲究取名。屈原《离骚》开篇第三句话便沾沾乐 道,“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赐给我的是美好名字 ,名正则,字灵均”。 世人讲究取名之道,不止在于它是相互区别的一 种简单符号,*重要的还是一种标志文明程度的文化 现象。依《礼记》所记,古代一般习惯是“幼名,冠 字”,即人初生三个月取名,男子至二十岁弱冠成人 、女子十五岁许嫁行笄礼时另于名外取字,故有“名 字”之说。而且,生前称名,死后之名称讳,对尊长 之名亦讳直呼,相互间亦称字而讳名以示尊讳。有些 民族取名,是采取父子连名、母子连名或舅甥连名的 形式。此外,还有乳名、别名、号,乃至笔名、艺名 等,这些均属有关取名、用名的习俗惯制,是一种文 化制度。名字蕴含着社会、家庭及个人的文化背景和 心理,主要表现为取名的出典、寓意和感**彩等方 面。为此,历代都曾总结归纳了一些取名的方法和程 式。《左传》上说,鲁国的大夫申繻总结的五种取名 方法是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即参照人的 生理特征、天赋意气、身体形貌、假借品物名称或亲 缘情形来取名。当鲁桓公姬允的太子出生时,请申繻 去取名。鉴于太子出生的时*、地点与桓公偶然相同 ,于是这位后来的鲁庄公的姓名就叫了姬同。此外, 申繻还提出有六项取名禁忌规则,这就是不要以国、 官、山川、隐疾、畜牲和器币之名命名。他说,若不 注意这些,难免带来用名的麻烦。例如,因晋僖侯名 司徒,宋武公名司空,均属以官为名,帝王之名“神 圣”不可*易,于是便只好将这两个官职改称为中* 和司城。汉语汉字是取用不尽的取名资源,无论何时 何种方式,关键皆在于赋予特定的寓意。胡适为二男 一女取名的用意,都是对人的纪念。长男名为祖望、 思祖,是纪念去世不久的老祖母;次子思杜,是纪念 他的老师美国哲学家杜威;女儿素斐,是纪念好友莎 菲即陈衡哲。而且,胡适子侄辈排行用字本是“恩” ,但因避讳祖父世恩的名讳而改成了字形相近的“思 ”。名字是特别的文化符号,取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名 字,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意义,切忌轻率随意。此感 言之一。 老子道,“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取 名是为了人际之间的区别,很难设想世人皆无名字状 况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不 *侵犯,因为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标识。 命名者都极愿为被命名人取个吉祥如意、寓意深刻、 呼之上口的好名字,于是在此心理作用下出现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