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4.21
折扣购买: 党员干部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常识/不可不知常识系列
ISBN: 9787515000107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等。 情感过程,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们在认识环境和改 造环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这些态度体验有喜有悲、有爱有 憎、有依恋也有恐惧等,心理学上把这些称作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行动、克服困 难、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人在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仅表 现为感受和认识周围世界,产生情绪和情感,而且还能在对世界认识和感受 的激励下,进行有意识地变革周围环境的活动。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情感的发生与深化、意志 行动的确立与执行,都是以认识为基础的;而且情感和意志又反过来影响认 知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同样,情感可以激励或弱化意志行动,意志又会有利 于情感的丰富与升华。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的共性,但在每一个人身上体现时,由于社会生活 环境、教育、先天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又会表现出特殊性、差异性,并逐步 形成人的个性心理。个性也叫人格,是一个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 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 个性心理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是人的 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作为个性的潜在力量,使人的个 性心理表现出一定的社会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这是人的个性心理的具体表现。 它体现着人的心理的鲜明的差异性。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它是个性心理的调控结构,体现 着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着人的个性心理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 识、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尊心等成分 ,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个性心理的这三个方面内容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协调发展。正是在这 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才构成一个以个性倾向性为方向,以个性心理特征 为表现,以自我意识为调控的有机的个性心理整体。 6.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 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 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就无法形成。另一 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会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 得到表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的色彩。因此, 无论对心理过程的研究,还是对个性心理的研究,都需要从一个人心理活动 的整体性上加以考虑。 7.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在睡眠或酒精中毒状态下,心脏活动与清 醒时并无多大差别,但精神状态、心理活动却与清醒时大不一样。精神病人 的心理活动与正常人相比,差别很大,而他们的心脏机能却与正常人相同。 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 。 物种进化的历史和个体发育的进程也表明,心理活动与神经系统尤其是 大脑有着直接的关系。动物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从单细胞动物到人类,神经系统的进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梦 理发展的水平也从低级到高级。到了人类,大脑结构更加复杂,其机能高度 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就人类个体的发育而言,心理 水平的发展也是与脑的发育紧密相联的。婴幼儿的大脑虽然在形态、结构上 与成人差不多,但由于重量轻、细胞分支少等原因,其心理活动要比成人简 单得多。 人的心理虽然来自客观现实、反映客观现实,心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 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如,客观现实存在的树作用于我们的脑,产生了 树的映像(心理现象)。树本身和头脑中关于树的映像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客 观的物质现象,后者是主观精神现象或一种观念形式。客观存在的树,看得 见、摸得着,可以用作燃料或建筑材料;头脑中的树则看不见、摸不着,也 不能用作燃料或建筑材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也不能把它们绝对对立起 来。在头脑中形成的树的映像虽然不是树本身,但同那棵树却是相似的、相 符的。因此可以说,人的心理是客观事物的摹写、留影、副本。正因为如此 ,人们才能够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事物。 人的心理的这种主观性(病理状态的除外)绝不是心理或认识的弱点。恰 恰相反,正是由于人对当前事物的每一反映都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个性参与 ,才保证了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倘若人的心理只是机械地如同镜 子照映物体那样,就会使人无法实现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深化和心理的丰富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