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识课:行星

牛津通识课:行星
作者: [英]戴维·罗瑟里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60
折扣购买: 牛津通识课:行星
ISBN: 9787544395137

作者简介

[英] 戴维·罗瑟里(David A. Rothery),英国开放大学的行星地质学教授,曾担任欧洲航天局/JAXA联合水星探测任务MIXS的英国首席科学家。

内容简介

引言 在1816年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年轻的英国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回顾了他阅读荷马作品新译本的体验。他写道:“在这金色王国(realms of gold)中,呼吸纯粹而宁静。”并继续写道: 忽见新星映入眼帘 我就像天空的守望者 或像壮士科尔特斯 鹰眼般远眺着太平洋 伫立在达连山峰上,我沉默无言 而徒留从者 面面相觑,愕然猜忌 济慈关于行星的新比喻,要么是受到1781 年威廉·赫歇尔爵士(Sir William Herschel)发现天王星事件的启发,要么是受到1801—1807 年之间新发现四颗小行星事件的启发。然而由于时间更近,后者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加清晰。像济慈这样的天文门外汉认为那四颗小行星是新的“行星”不足为奇,放在今天,这四颗小行星会因太小而无法获得行星资格。 然而,当我的眼睛通过小型望远镜看到土星时,我仍沉浸在“金色王国”中,即使这种新奇感有时会变得暗淡。比如,在看到一个新发现的遥远冰球在数码照片上只是单个像素时;或者在看到另一颗恒星出现微小的摆动,得到其有木星大小的伴星线索时。 但是,对我来说,每当从宇宙飞船传回的新的行星景观展现在我面前时,真正的“科尔特斯体验”就会重现。尽管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新的行星景观是一个云图。我们对太阳系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我们能够把其他行星和它们的大型卫星看作是一个独立世界:具有和我们自己的行星—— 地球一样复杂和迷人的地理、地质和气象。理论上,这其中的许多地方是你我可以进入的,虽然它们一般不适合野餐,但我们至少可以在那里跳来跳去,铲起一把泥土,爬上一座小山,或者滑下山谷,甚至可以在某些地方找到生命。在这本书中,我将与你分享我们所知的太阳系中的行星起源、演化,特别是当今的状况。天文学家目前正式承认的太阳系内行星只有八颗,冥王星已经被降级,我在后面会提到这件事。就我这样的地质学家而言,还有很多大到足以和行星相提并论的天体,尽管它们数量众多,无法一一说明,但是这些天体都很吸引人,所以我不会忽视它们。 最后,我将转向描述“系外行星”,即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第一颗系外行星是1995年被发现的。迄今为止,已有几百颗系外行星被记录在案。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的任何细节,但我们有足够的信息可以来对比这些系外行星系统布局和我们太阳家族的异同。 ◆带领你三小时读懂行星学的秘密,了解行星和生命的相互作用 ◆牛津通识课系列是一个可读性强且包罗万千的工具书图书馆。 ◆一本讲透行星学,看完就把对应话题了解得明明白白。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一套系列丛书,堪称镇社之宝。 ◆由牛津大学牵头,邀各领域专家书写的通识读物。 ◆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多本被选为通识课教材。 ◆集中于宇宙物理领域的方方面面。 ◆由点及面的网状知识图谱,按需阅读,帮助读者足不出户了解关于世界的种种真相。 ◆牛津通识课系列是横跨四大知识板块(物理/生物/历史/文化)的大型通识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