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97
折扣购买: 中庸
ISBN: 9787806999783
[原文] 天命①之谓性②;率性③之谓道④;修道⑤之谓教⑥。 [注释] ①天命:天赋,指人的自然禀赋。也指天理,命运。 ②性:人的本性,是人之初由先天赋予的本真的善性,也可理解为人 的天性。 ③率性:统率并规范人的自然本性。率:规范,遵循。 ④道:本指路,即道路。又可理解为规律、方法、道理。 ⑤修道:修养道德,探求事物的本原,研究世界发展变化的规律。道 :道德。 ⑥教:政教,教化。影响感化而达到的风尚。 [译文] 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禀赋称做“天性”,引导并规范人的本性向着既定 方向发展的就是“道”,修养德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的原则,影响 和同化民众就叫做“教”。 [论引] 郑玄说:天命,即上天所赋予人的自然生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 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按照天性而行,就是道。治而广之,人 仿效之,就是教。 孔颖达说: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命,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 ,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老子云:“道本无名,强名之曰 道。”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知、或信。是天 性自然。故“谓之性”。感仁行仁,感义行义之属,不失其常,合于道理 。使得通达。 朱熹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又说: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 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 所谓道也。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圣人因人物之 所当行者而品节之,以为法于天下。则谓之教。若礼、乐、刑、政之属是 也。盖人之所以为人,道之所以为道,圣人之所以为教,原其所自。无一 不本于天而备于我。 [札记]天赋与教养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明 确展示了人生哲学修养逐次递进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的善性,通过 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 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实现中庸和谐的大同世界。 我的生命来源于父母,带着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这 种命运的形式来自子上天注定的意旨,我们没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与权利, 就连我们自己的乳名也都没有自己选择的力量,是由冥冥中的某种昭示, 借助于我们的母亲的思想所赋予,我们只能接受。 当我们初解人情,我们受到了家庭的熏陶与教育,我们同时也受到来 自子社会的影响与既定形式的教育。又经由社会心态的影响与砥砺,铸成 了我们自己的性格,并以此确定我们的言行,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我们知 悉了人情世故,学会了待人处世的礼仪,我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 我们行走在命运加载于我们的人生道路上,面对着成功或者失败,承受着 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我们实践着自己的经历,而这一切又都与社会有关, 与人们有关,无法割裂。而往往我们所奉行的,是经过人们约定俗成的, 称之为道德的东西,并且以自己的行为为这个社会的共同行为规范融入微 小的贡献,强化着既成的律条。于是,“我”与众多的我们融合在一起, 组成为特定的社会关系,共同恪守着这个“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虽 然有所选择,但却总是无奈地顺从命运的摆布。 经历了人生的打磨,无数众多的“我”的实践与共同建设,形成了思 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产生了共同的信仰,并以这种信仰规范我 们的言行,修养我们的品德。又以我们的品德影响更多的人们,从而形成 教化。这就是自我的历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历史。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万世不易的法则,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 学。 [史例阐释]天地之中庸 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于是有“厚德载物”的赞颂。无 论是杂草还是禾苗,也无论是好人还是歹徒。更不论是真理还是谬误,也 不论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都同样生存在这天地之间。天地都给予其公平 的机会,都给予其公乎的阳光与雨露,都给予其同样的空气和岁月,至于 是否长成,只在于它们自己,天地只是无言地注视,默默地供给。因此, 中庸就是博大与包容。 中,就是囊括。就是包容。我们说“把东西放在什么中”,就是如此 :也就是说,万物都放置在天地之中,无论其属性如何,都有其生存的位 置和依据,”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不厌弃,不厚此, 也不薄彼。庸。就是自在,就是和。就是认同,就是接受。不否定,也不 干扰,不偏好东,也不溺爱西,只是展示出同样的背景。比如一粒蒲公英 的种子,任其随意地漂泊,无论它流落到何处,只要它能够发芽,就提供 给它生长的机缘,即使在水泥为主导的城市。也会在某个缝隙,让它们生 根。开花。 天地供给万物以发展的契机,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变化。以它们自身的生命力,走完其生命历程,于是有春华秋实,有万物 丰茂。不蓄意戕害,也不切切呵护。只是洒下阳光和雨露,只是流来相同 的空气和带走既有的污垢以及按照相同的节奏送来季节和温度……因此“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处世哲学,是人在社会生活 中处理个体与夕卜界关系的方法和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一种共赢的技巧。 P2-5